【药物成分】白芍根含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谷甾醇和三萜类。花含黄芪苷、山柰酚-3,7-二葡萄糖苷、多量没食子鞣质(10%以上)、除虫菊素、13-甲基十四烷酸、3-谷甾醇、廿五碳烷等。叶含鞣质。
【现代药理】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白芍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作用。
(2)护肝作用:白芍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D-半乳糖胺所致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3)解痉作用:芍药中的主要成分芍药苷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白芍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能显著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4)镇痛作用:白芍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与甘草的甲醇复合物合用,二者对醋酸扭体反应有协同镇痛作用。
(5)抗菌作用。
【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传统功能】养血敛阴,柔肝镇痛,平抑肝阳。
【用法与用量】煎汤内服,10~1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反藜芦。
【临床应用】
(1)足跟痛:生白芍120g,生甘草30g,加水1500ml,煎后取药汁500ml,分3次服用。药渣加水3000ml,先熏蒸患足,后泡洗至水凉,1日1剂。治疗足跟痛300例,用药3剂治愈165例,6剂治愈108例,7剂以上治愈21例,6例因其他并发症而未见效果。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用白芍60g,炙甘草30g,随症状适量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并用六合丹外敷患处,厚约0.5cm,消毒后纱布包扎,2天换药1次。治疗43例,治愈5例,好转3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3)肌肉性痉挛综合征:杭芍,炙甘草水煎服。上肢肌痛加桂枝、伸筋草;下肢肌痛加续断、牛膝;肩背颈项肌痛加葛根、川芎;胸胁肌痛加柴胡、桔梗;腹部肌痛加佛手。
(4)阳痿:白芍、当归、甘草各3份,生蜈蚣、生蛤蚧、淫羊藿各1份。研为细末,过120目筛。药末6g,1日2次,空腹以白酒或黄酒送服。1个月为1疗程。忌食生冷,忌恼怒。以白芍为主治疗阳痿患者62例,用1疗程后,治愈45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6%。
(5)出血证:辨证方药中,加入白芍30~60g,疗效显著。
(6)前列腺炎:白芍60g,丹参30g,制乳香、制没药、当归各10g,醋延胡索、炙甘草各15g。随症状适量加减,每日1剂,以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用2疗程。治疗135例中,治愈23例,显效87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1%。
(7)消化性溃疡:白芍200g,甘草150g,白胡椒20g。共研细末,每次5g,每日3次,饭前30分钟口服。可连服2个月。
(8)帕金森病:杭白芍30g,熟附子、炒白术、茯苓、生姜各10g。随症状适量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1疗程。用2疗程,治疗32例中,明显进步3例,进步26例,无效3例。
(9)骨质增生症:白芍40g,木瓜12g,鸡血藤15g,威灵仙15g,甘草12g。每日1剂,以水煎服。
(10)高血压:白芍20g,生地黄15g,牛膝9g,钩藤15g。每日1剂,以水煎服。
(11)胆囊炎:白芍60~90g,甘草15~30g。痛剧者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便秘者加大黄、生地黄、玄参;口苦口干加天花粉、牡丹皮;畏冷发热者可加龙胆草、黄芩、柴胡;黄疸者加茵陈、栀子;纳少者加麦芽、山楂;腹胀者加厚朴、枳壳;恶心呕吐者加藿香、竹茹、半夏;胆道有蛔虫者加乌梅丸。1日1剂水煎服。5剂为1疗程。治疗36例,痊愈26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
(12)便秘
方一:生白芍20~40g,生甘草10~15g,水煎服。治疗习惯性便秘60例,疗效迅速。一般2~4剂可排软便。
方二:单用生白芍24~45g,治疗燥热、气滞及血虚型习惯性便秘患者,亦获佳效。
(13)农药中毒并发迟发性神经病(均为有机磷农药中毒):芍药30g,甘草20g,牛膝、大血藤、地龙、路路通各10g。溲黄者,加黄柏;便秘甚者,加生大黄;面色少华,舌淡,脉细则并用参苓白术散。1日1剂,水煎服,20天为1疗程。治疗30例,用20~60天后,痊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
(14)药物性皮炎:白芍、生甘草、熟地黄各30g,川芎、地肤子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
(15)骨质增生:白芍30~60g,威灵仙、鸡血藤各15g,木瓜、甘草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