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葛根、黄芪、地黄、天花粉、玉米须、山药、格列本脲。
【功能】滋肾养阴,益气生津。
【作用功效】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症见多渴、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气短懒言等。
【现代药理】本品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降低血浆胰高血糖素,升高血清胰岛素,增加大鼠体重,促进大鼠血清胰岛素的分泌,减少饮水量和尿量,增加正常小鼠肝糖原含量,提高机体免疫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粒,一日2~3次。根据病情从每次5丸逐渐递增,但每天不应超过30丸,当每日增至20丸时,至少分2次服用,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1.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是消渴丸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相关报道很多,严重程度不一,有昏迷、偏瘫、精神紊乱甚至死亡的报道。
1.1低血糖昏迷刘秋兰等报道有患者因服用消渴丸致低血糖昏迷,低血糖昏迷的诊断指标为患者呈昏迷状态,血糖小于2.8mmol/L,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60ml后,患者神智逐渐转清。
1.2低血糖偏瘫任广兴报道消渴丸致低血糖偏瘫。患者,男,69岁,因糖尿病服用消渴丸10粒,一日三次。后来查血糖为10.2mmol/L,加量至20粒,一日3次,出现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右侧肢体偏瘫,浅昏迷,右侧肢体张力为0级,肌张力低,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左侧肢体正常。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査血糖为1.67mmol/L,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60ml,患者神志渐清醒,偏瘫完全恢复,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消失。
1.3低血糖昏迷死亡李运泉等报道消渴丸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死亡5例,5例均为老年患者,其中1例空腹血糖8.12~8.34mmol/L,在未复查血糖的情况下加大消渴丸剂量,导致低血糖昏迷。其他4例虽有用降血糖药的指征,但均在服消渴丸后7~13天死亡,后对5例患者进行血糖检查,结果证实极度低血糖昏迷是致死的直接原因。
1.4低血糖致精神紊乱刘德新报道1例女性患者,63岁,因原发性2型糖尿病,血糖8.8mmol/L,给予苯乙双胍25mg,一日3次;消渴丸10粒,一日2次,以控制血糖。4天后空腹血糖为5mmol/L,停用上述两种降糖药,当日患者出现神志恍惚、呓语、幻视、幻听,两眼发直,双手无目的地在空中摸索,査血糖为1.92mmol/L,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40ml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后,患者恢复正常,复查血糖8.67mmol/L。次日因空腹血糖为2.5mmol/L,精神差,又给予葡萄糖注射液治疗2天,空腹血糖逐渐升高。后因空腹血糖增至10.21mmol/L,又给予消渴丸5粒,一日4次,以此量维持治疗4天后,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精神紊乱症状,查血糖2.38mmol/L,停药补充葡萄糖5天,血糖升至6.98mmol/L。改用胰岛素注射,血糖稳定在7.4~8.3mmol/L,未再发生低血糖,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2.过敏性休克尹新明报道1例女性患者,49岁,患2型糖尿病5年,给予消渴丸5粒口服,0.5小时后患者出现胸闷、烦躁、恶心、呕吐、头晕、大汗淋漓、四肢发冷而急诊入院。查体: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皮肤湿冷,神志尚清,呼吸急促,心音低钝,心率15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60/30mmHg,脉细数无力,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吸氧、保温,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多巴胺20mg加间羟胺2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30滴/分。同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丹参注射液20ml、胰岛素16U、碳酸氢钠80ml静脉滴注。1小时后血压逐渐回升,约3小时后血压为120/75mmHg、心率84次/分,呼吸正常。病情稳定后测得空腹血糖为7mmol/L,未见血糖降低。
3.严重脱发齐学林等报道1例男性患者,57岁,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消渴丸口服,每次7粒,一日3次。3天后空腹血糖15.4mmol/L,于梳头时发现脱发,未在意,消竭丸加服至每次10粒,一日3次。3天后空腹血糖降至9.8mmol/L,见脱发加重,呈束状。请皮肤科会诊,排除皮肤病,考虑药物所致。停用消渴丸,改用格列齐特、二甲双胍,服用1周,脱发减少,1个月后空腹血糖降至7.0mmol/L,又改用消渴丸,每次10粒,一日3次,3天后又开始脱发,再次停用消渴丸后脱发停止。
【注意事项与禁忌】
1.孕妇、乳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禁用。
2.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严重外伤和重大手术者禁用。
3.肝肾功能不全者、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者禁用。
4.服药期间,注意监测血糖、肝肾功能、血象等。
5.体质虚弱、高热、老年患者及非成年人慎用。
6.本品含格列本脲,和以下药物合用可增加低血糖发生:酒精、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氯霉素、咪康唑、贝特类降脂药、胰岛素、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水杨酸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等。
7.本品含格列本脲,和以下药物合用可增加高血糖发生: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噻嗪类利尿剂、苯妥英钠、利福平等。
【分析与评价】消渴丸中除黄芪、生地、天花粉等中药成分外,还含有格列本脲(每粒含0.25mg),前3种中药成分在治疗糖尿病时起辅助作用,真正起降血糖作用的是格列本脲,其降糖作用治疗量范围大,作用强,体内血药浓度半衰期为12~24小时。服药后15~20分钟血糖开始下降,90分钟达到高蜂。药效可维持24小时。代谢产物有50%从肾脏随尿排出,另50%随粪便排出。由于维持时间长,易引起低血糖昏迷,尤其是对老年人。因老年人摄食少,抗胰岛素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障碍均可诱发低血糖反应,再者老年人易于发生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故急性低血糖症状可以被掩盖。低血糖昏迷如持续>6小时则可引起不可逆性大脑功能损害,主要是神经元广泛变性、坏死,大小神经胶质细胞浸润。神经系统中大脑皮质、海马旁回、小脑、尾状核、苍白球处低血糖导致的损害最为明显。糖尿病肾病出现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应避免使用消渴丸,因其中所含格列本脲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患者易引起蓄积中毒而导致低血糖昏迷。在使用消渴丸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糖水平。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磺胺类药物可引起变态反应者应慎用消渴丸,特别是一些超敏体质的患者更应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