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从七叶树或天师粟的成熟种子婆罗子中提取的三萜皂苷钠盐。
【功能】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增加静脉张力,改善微循环。对外伤及外周围血管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作用功效】用于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脑水肿、创伤,或手术所致肿胀,也可用于静脉回流障碍的治疗。
【现代药理】本品为消肿抗炎药,具有抗渗出及增加静脉张力消肿、抗炎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成人按体重一日0.1~0.4mg/kg,或一次5~10mg,一日1次,用250m10.9%氯化钠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重症患者可多次给药,但一日不超过20mg,疗程7~10天,或遵医嘱。儿童3岁以下按体重一日0.05~0.1mg/kg;3~10岁,一日0.1~0.2mg/kg。
【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1.过敏性皮疹宋长惠等报道1例51岁男患者因右侧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滴,每日2次;同时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6 加入输液静滴,每日1次。用药第2天加用β-七叶皂甙钠20mg静滴,每日1次,1小时后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潮红,肿胀,可见粟粒大密集成片的红色丘疹,压之褪色,并伴疹痒,停药并抗过敏治疗5天后消失。
2.过敏性水疱陈仪生报道2例分别为62岁和68岁的男性患者,因脑出血、脑栓塞采取对症治疗的同时,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治疗1周后,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改用B-七叶皂甙钠10mg静脉推注,每日2次,3天后发现患者肢体末梢有2~5mm的水疱数个,疱壁紧张发亮。停药2天后消失,再用B-七叶皂甙钠,3天后又出现水疱。3.过敏性休克夏冬军报道30岁男性患者1例,因左踝关节软组织挫伤,给予β-七叶皂甙钠10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5分钟后患者突然寒战,眼睑上翻,面色苍白,大汗淋漓,随之昏迷。查体:呼吸困难,血压为0,四肢湿冷,神志不清,诊断为过敏性休克。停药并对症治疗,30分钟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面色红润,神志转清。
4.静脉炎李海生等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脑梗塞、面神经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患者16例,其中5例发生静脉炎。一般于用药后5~6天,出现在输液侧肢体,手背、前臂皮肤肿胀,压之凹陷,有胀痛感觉,无明显发红。经局部热敷后,肿胀消退。5.肝损害丁雄报道12岁男性患者1例,因病毒性脑炎,用甘露醇、激素、抗生素、能量合剂、维生素等治疗2天,效果不明显,加用压七叶皂甙钠10mg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3天后脑水肿症状好转。用药第9天患儿诉上腹胀痛不适、恶心,查肝肋下2.5cm触痛,ALT113U/L,AST143U/L,考虑为β-七叶皂甙钠致肝损害。停药并保肝治疗,第2天腹痛腹胀消失,肝脏触痛减轻,第12天查ALT14U/L,AST13ULL。
6.血尿管钧等报道48岁男患者1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予β-七叶皂甙钠25mg加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第3天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但夜里突然出现大量血尿,即予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缓注,次日血尿停止。停用B-七叶皂甙钠未再出现血尿。
7.急性肾功能衰竭游力等报道5岁男患儿1例,因颅脑损伤,术后给予β-七叶皂甙钠5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每日1次。第6天患儿出现尿少,第7天24小时尿量不足100ml,停药、给予补液和速尿5mg,尿量无明显增加。患儿出现腹胀、厌食、呕吐黄绿色水样物、倦怠、嗜睡等症状。肾功能示BUN32.94mmol/L,Cr623.3mol/L。血电解质示Nat126mmol/L,血钾、钙正常。肾B超示双肾轻度弥漫性病变并肿大。考虑为β-七叶皂甙钠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停药并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与禁忌】
1.肾损伤、肾衰竭、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2.孕妇禁用。
3.本品仅能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
4.注射时切勿漏出血管外,如出现红肿,应热敷。
5.切勿注射于动脉血管,以免引起动脉坏死。
6.与以下药物联合应用时要谨慎:与血清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能严重损害肾功能的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
7.当每日用量超过0.4mg/kg时,肾脏会受不同程度损伤。
【分析与评价】β-七叶皂甙钠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所致药疹。临床应用时过敏体质要慎用;也有肝损害报告,有肝脏疾病者不用为妥。在临床应用时,要观察局部刺激反应,一旦发生局部疼痛,应及时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