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
子痫分子痫先兆和子痫发作,均属于妊娠中毒症。《医宗金鉴》云:“孕妇忽然颠仆抽搐,不省人事,须曳自醒,少顷复如好人,谓之子痫。”
【病因】多因阴血亏虚,肝风内动;或脾虚失运,水湿积滞,致脾胃愈虚,气血化源不足,阴血愈虚,而致肝风内动所致。此为虚风,其证多虚。
【症状】先兆子痫和子痫发作。
【疗法】
配穴方一①百会、三阴交、太溪、太冲;②人中、行间。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取①组穴,各灸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灸1次。可于施灸前,用拇指揉按足部太冲、太溪穴,令有酸胀感,再施灸,效果更稳定。②用艾炷无瘢痕灸,取②组穴,先用指切法重按人中,然后将艾炷(如黄豆大)放置在行间穴处,点燃急吹,不醒再灸。可灸5~10壮。
主治:子痫(先兆期用方①,发作期用方②)。屡用效佳。
配穴方二三阴交、足三里、太溪、太冲、行间、神阙。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为度。每日灸1次,5次为1个疗程。此法适用于先兆子痫。②用艾炷无瘢痕灸,先用拇指重掐人中穴,再取太冲、行间穴,以黄豆大小的艾炷,着肤直接灸,不计壮数,灸至以苏醒为止。不醒再灸。此法适用于子痫发作。
主治:子痫。屡用有效。
附记:笔者临证治疗子痫,常以药物治疗为主,本疗法为辅,内外并治,效果尤佳。其内服方药为裘氏牡蛎龙齿汤:杜仲、石决明、牡蛎(先煎)各15~30g,龙齿(先煎)12~18g,制女贞子、茯苓、泽泻、白芍各9~12g,夏枯草、桑寄生各9~15g,水肿甚者加车前草、赤小豆、猪苓;挟痰者加半夏、制胆星、石菖蒲、旋覆花(布包)。每日1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