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扭伤
腰扭挫伤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多因姿势不正确或用力过度,或突然活动扭腰,而致肌肉用力失调;或跌仆闪挫等因而致气滞瘀阻,经脉失畅,不通则痛,故发生腰痛;或因职业使然,长期弯腰工作而致腰肌劳损。
【症状】腰部剧痛,甚则倒下不能翻身。多持续疼痛,活动则加剧,静则稍减。中医认为,痛无定处,窜痛者以气滞为主;痛有定处、刺如刀割,以气血瘀阻为主。若腰痛迁延反复,经久不愈,又可诱发他症。
【疗法】
配穴方一取阿是穴(压痛点)。
灸法:用指针加隔姜灸,按掐痛点:先在痛区找到明显压痛点,即用右手拇指指面按压于痛点上,拇指指面与被压部位呈45°~90°,按时由轻渐重,达到患部感到酸胀即为得气。得气后持续1~2分钟,将指缓缓放松,反复5~7次。然后用拇指指尖施以掐法,操作渐渐施劲,由轻到重,切勿突然用力,以防损伤皮肤。得气后再持续0.5~1分钟,指力逐渐减轻。并配合指揉法,以缓解掐后所出现的不适感。
按掐痛点后,即用艾炷隔姜灸:即取铜钱厚的生姜片一片,中心穿刺多孔,置于痛点上,再取黄豆大小的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若姜片烤干皱缩,可更换姜片,一般灸4~6壮即可。务使温热透入皮肤,局部出现潮红为度。灸毕去掉姜片,用手掌或大小鱼际,在痛点处以缓和的回旋揉动片刻,患者即可下床活动。
主治:急性腰部肌肉扭伤。
附记:有人用此法治疗166例,痊愈(腰部疼痛、局部压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88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腰部活动正常,但局部仍有轻微疼痛)71例,无效7例。
配穴方二肾俞、大肠俞、志室、腰眼、委中、天应穴。
灸法:用微波针灸法,患者取俯卧位,每次选1~3个穴,直刺,行捻转提插手法,得气后将DBJ-1型微波针灸仪输出天线套在主穴针柄上,打开开关,调节各路微波输出功率,以患者穴位局部出现温热酸胀或轻微刺痛感为宜,每次15~20分钟,治疗后穴位局部出现红润和红斑属正常现象。每日治疗1次,10~12次为1个疗程。急性患者一般1或2次即愈。
主治:腰扭挫伤。
附记:有人用此法治疗86例,治愈(症状消失、体征阴性、恢复原工作者)32例(其中6例为1次治愈),显效(症状明显好转、体征呈阴性)28例,进步(症状减轻、体征呈弱阳性)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
配穴方三主穴:肾俞、夹脊穴、委中、阳陵泉、阿是穴。配穴:寒湿者,加腰阳关、风府;恶寒发热者,加大椎、合谷;劳损甚者,加膈俞、次髎;肾阳虚者,加关元、气海;肾阴虚者,加照海。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根据辨证,每次取3~5穴,各灸30分钟,至局部发红为度,每日灸1或2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姜灸,每次取3~5穴,取适当大小的艾炷隔姜灸(先将姜片贴穴位处,上置艾炷施灸),各灸5~7壮,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用温针灸,每次取4~6穴,各灸5壮(或20~3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腰脊痛(寒湿腰痛、劳损腰痛、肾虚腰痛)。屡用效佳。
配穴方四一般选取1~4穴(局部取穴、痛点取穴)。
灸法:用叩刺、贴敷艾灸法,穴位经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刺,至轻度充血或用手按摩穴位至轻度充血止,再穴位贴敷:取丁桂散(丁香、肉桂各等份,共研细末,备用)约0.5g,放在穴位上,然后用一小块胶布贴紧,使丁桂散固定在穴位上,然后取艾条1支点燃,在贴药穴上灸2~3分钟,也可达5分钟,至有温热感止,2~3日换胶布1次。
主治:急性腰腿扭伤。
附记:有人用此法治疗41例(其中急性腰扭伤22例,急性膝踝关节扭伤17例,肘关节损伤2例),痊愈22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