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淋巴结核艾灸有用吗?艾灸怎么调理?灸那几个部位?

颈淋巴结核

颈淋巴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疬。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中老年亦有之(多因迂延所致)。多病程缠绵,日久不愈。

【病因】多因气血亏损,气郁痰凝结聚于颈项部淋巴腺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结核杆菌侵犯淋巴腺所致。

【症状】起病缓慢,初起有不规则的发热,有时有盗汗,局部并可触及单个或数个大小不等或软或硬的淋巴结。初起多单个如黄豆大,继而渐大,串生。一般不化脓,少数化脓后皮肤转为暗红,溃破后流出黄水,夹有败絮物质。常此愈彼起,反复发作。

颈淋巴结核艾灸有用吗?艾灸怎么调理?灸那几个部位?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天井、外关、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百劳。配穴:胸胁胀痛者,加阳陵泉;脘痞纳呆者,加中脘、内庭;潮热盗汗者,加阴郄、膏肓俞;咳嗽者,加肺俞、列缺。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根据辨证每次取3~5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温针灸,每次取3~5穴,施以常规温针灸法,各灸2~3壮(或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瘰疬。

附记:对已化脓者局部不宜直接针刺。治疗期间应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过劳。

配穴方二取阿是穴(患处)。

灸法:用艾炷隔蒜灸,先将独头蒜横切成片(约1分厚)贴在最后发生的瘰疬上,上置艾炷,点燃施灸7壮,依次递灸至初起之母瘰疬。隔2~3日灸1次,灸至自然消散。

同时配合刺血法,先将陈香墨浓磨,用毛笔涂在初起之母核根周围一圈,留头,继用七星针(梅花针)消毒后重叩刺墨记处,务令有少许血出为度。每隔7日1或2次,最多不超过7次。

内服方药:炒橘核(打)、法半夏、天葵子、煨莪术、浙贝母、炒枳实各10g,海藻、昆布各15g,蒲公英、地丁草、牡蛎粉各30g,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各60g。水煎服,2日分6次服,10剂为1个疗程。无论已破未破之瘰疬,均可服用。本方有化痰软坚、行气散结、清热败毒之功。

上三法可单用或并用。轻者单用即可,重者合用为宜。

主治:瘰疬。临床屡用,效果颇佳。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