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解春困
春天本是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季节,可是有的人偏偏觉得周身乏力,哈欠连连,精神不振,这都是春困的表现,真是大煞风景,春困的发生一般在清明谷雨节气,此时气温渐高,天长夜短,农事趋紧,有“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春困原因有三:一是人体肌肉、皮肤血管扩张,导致脑、胃肠等内脏供血减少,使人易困;二是人的生物钟会调成晚睡早起,导致睡眠不足;三是气温升高,使人的代谢增加,体能支出增大。从中医的角度讲是气血郁滞、精神耗散所致。
针对于此,我为您支五招:
调配五谷
春季应少食膏粱厚味,而且不要吃得太饱,否则,就会增加肠胃负担,造成“食困”。应当多吃一些绿色的野菜、蔬菜,尤其是一些芳香味的果菜,如荠菜、香菜、芹菜、香椿、茼蒿等,芳香之气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当然,还要注意营养平衡,如果三餐不继,也会使人体质下降,导致“饥困”。
过了清明别欢气,还有十天冷天气。一般来讲,春捂到清明节气以后就可以了,清明节气过后大地回暖,此时如果衣被过厚,就会动辄汗出,阳气阴液均会受损伤,易导致疲倦。而渐减衣服可以使人处于一个清爽的环境中,就不会困倦了。
活动筋骨
人体若要精力充沛,虎虎生风,气血充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气血通畅。中医讲“久卧伤气”,到了春暖花开时节,应该去赏花、踏青、观景,领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胜景,或在庭院款款散步,沐浴阳光,嬉戏玩乐,使全身气血流通,千万别干“躲进小楼成一统,怒向刀丛觅小诗”的事情。
吐纳肺腑
春困的主要原因是大脑缺氧,因此春天里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应做做扩胸运动,做几次深呼吸,可以起到升清降浊、吐故纳新的作用,从而醒神清脑。
春睡充足
人的生物钟是随着自然而调节的,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季最好是晚上10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在晴好的日子里,洗刷完毕后可以晨练,以微汗为度。睡眠不足可以利用午休补充,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往往午餐吃得丰盛,此时会处于胰岛素分泌高峰,人会昏昏欲睡,所以中午我们可以小憩30分钟至1小时,可以使人下午精神抖擞,提高工作效率,有规律的午睡还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