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黄芪和黄芪的区别

中医黄芪是黄芪的干燥根,将生黄芪切片后加入蜂蜜炮制,炙黄芪与黄芪,虽然炙黄芪与黄芪均为甘温性,归肺、脾经,但其性质、功效有一定差异。 病人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体质,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1、黄芪:未经处理的黄芪,根圆柱形,外有弯曲裂隙,剥皮后可见褐色环纹和放射状纹理,中央为暗黄色。 黄芪质坚硬,纤维性强,有粉状,气味较弱,咀嚼时有豆腥味;

2、炙黄芪:一般将其切成圆形或椭圆形片,表面暗黄色,质脆,因蜜炙而略带粘稠,有蜜香,味甜。

1、黄芪能起到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排脓托毒、敛疮生肌等功效,主要治气虚乏力、食少便便、便血、表虚自汗、气虚水肿、血虚萎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伤口长时间不愈合、内热消渴、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子宫脱垂、疼痛等症状。 此外,由于黄芪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对肾脏疾病引起的蛋白尿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炙黄芪:性甘温偏润,升中补阳、补中益气有很好的效果,主要是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等,还可与党参合并用来补气。

以炙黄芪为主,以补气升阳为主,黄芪则以黄芪为主。 辨证治疗需遵循中医的指导,切忌随意用药,以免加重病情,甚至引起其它不良后果。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