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运动猝死_运动猝死主要原因 怎么避免跑步猝死

警惕运动猝死

什么是运动猝死?运动猝死,一般定义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患者从发病到死亡也就在几十秒、几分钟之内,这是运动猝死最重要的特征。目前运动猝死的发生原理还不完全清楚,各种急慢性疾病都可能导致运动猝死发生。据来自美国的统计,在参与运动的人群中,每年的运动猝死发生率约为二十五万分之一。其中,非运动员的发生率更高,且男性多于女性。

如何预防运动猝死_运动猝死主要原因 怎么避免跑步猝死

心血管病是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根据死亡后的解剖结果发现,导致运动猝死最常见的是心脏性猝死,包括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其他如脑溢血、中暑、呼吸系统疾病、肝脏、肾脏等疾病也有导致运动猝死的病例。一些外部诱因也会引发猝死,如运动时心脏部位的外伤性出血、饱食后运动、高原缺氧、暴晒、运动量过度、运动后立即热水浴等。这提醒我们,无论是什么人,如果运动不当,都有可能发生意外。非运动员更要小心。有人认为运动猝死只发生在从事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身上,其实不然。运动猝死也在威胁着普通人的生命安全。最近几年在我国就发生了多起运动猝死,其中有运动员、企业领导,还有几起大学生猝死在运动场上的案例。研究表明,平时活动量少的人,在剧烈运动中心脏骤停的危险与其他时间相比要大56倍,而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运动中的危险只比平常大5倍;另有研究表明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专业运动员心脏骤停的危险只有伏案工作者的40%。原因是专业运动员有良好的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较强,而且平时训练时有严格的监控体系和医务监督措施。这都提醒我们普通人更应该高度重视自我运动防护。

如何预防运动猝死?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进行体检。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的体检。运动猝死者中多数都有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室壁薄、心脏肥大等,有条件的话最好进行心肺功能的全面检查。

(2)掌握好运动强度。根据本人情况掌握好运动强度。老年人运动时每分钟心跳达到最低安全心率就要注意,如果以上数据再上升10%就有危险。

(3)自我观察运动前后脉搏。这是简单易行的监测手段。一般来说,低强度运动后的脉搏应该在运动后5~10分钟恢复正常,中等强度为20~30分钟,高强度则为半小时至1小时。另外,清早未起床前測量自己的脉搏,测三次取平均值,以此作为基础脉搏。运动阶段中,可随时在清晨通过监测自己的基础脉搏,来了解自己的运动量情况。如果每分钟脉搏次数与原测数相等,说明运动量偏小;若少于原测数,说明运动量适中,并改善了健康状况;若超过了,则说明运动量过大,此时要减量。

以上方法配合生理监督则更准确。

(4)要科学锻炼身体。锻炼前一定要做热身运动,切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掌握好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度”,体育锻炼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5)自我观察预警信号。虽然运动猝死发生得十分突然,但也并非没有任何预兆。在体质差的人群中,在运动时和运动后,可能会出现胸部、上肢或颈部疼痛、不适或沉重感,这就有发生心绞痛的可能。在运动时出现头晕、头痛、冷汗、面色苍白时,则可能存在脑供血不足,应立即停止运动,平躺并抬高下肢;而当运动中出现呼吸困难、急促或恶心、呕吐,或在运动后24小时仍感到疲劳和睡眠困难,通常是运动量过大的表现,应减少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