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出现血尿者应予以重视,积极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找出血尿原因,排除病理性血尿。只有在临床上找不出其他原因方可诊断为运动性血尿。
对运动后出现肉眼血尿者,一律停止运动,进行彻底检查。对镜下血尿者,如无自觉症状,应适当休息,减少运动量,可给予适当的药物如维生素C、安络血等。必要时可暂停运动一段时间,一般血尿可消失。如超过7天血尿未消失,应积极检査,以尽快明确诊断。
预防:避免运动负荷过大;运动前适当饮水,膀胱适当充盈;自行车健身时注意调整坐垫高度和车把高度。
运动性血尿原因和机理正常人尿液中没有红细胞,或仅极少数量的红细胞,一般显微镜每高倍视野不超过2个。如果尿液中含有较多的红细胞,即称为血尿。仅在显微镜下发现每高倍视野超过2个红细胞称镜下血尿,肉眼即能见尿呈洗肉水色或血样即称肉眼血尿。导致血尿的原因很多,其中健康人在运动后出现一过性血尿,虽经详细检查找不到其他原因者,这类血尿称运动性血尿。
影响运动性血尿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研究证实运动性血尿发生与运动量或运动强度增加过大过快直接相关。对于刚参加锻炼的人,突然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尤易引起。
2.运动项目
各种运动皆可引起运动性血尿,但身体对抗项目中拳击多见,非对抗项目中划船、跑步、游泳、自行车项目多见。
3.机能状态
身体机能下降时,完成同样负荷量更易诱发血尿。
4.其他因素
完全排空的松弛的膀胱后壁易损伤出现血尿,寒冷低氧环境下锻炼易出现血尿。
运动性血尿机理运动性血尿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肾、膀胱的微细损伤
跑跳等项目中突然加速变向与震动等可致膀胱后壁与膀胱底的反复触碰造成黏膜损伤而发生血尿。另外,剧烈运动时肾脏遭到剧烈的震动或打击以及腰反复屈伸、长时间弯腰(如自行车)使肾脏受挤压、牵拉,或剧烈震荡造成肾内血管微细损伤,也可引起出血。
2.肾血管收缩造成缺血
剧烈运动时大量儿茶酚胺分泌,血流重新分配,肾血管收缩,肾血流下降,肾脏缺血缺氧,使肾小球滤过膜通畅性增加。另外,剧烈运动时pH值下降、体温升高、大量自由基产生等也可使肾小球滤过膜通畅性增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继而可致红细胞漏入肾小球囊腔增多,出现血尿。
3.肾小球滤过压增加
长时间跑跳使肾脏位置下移,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角度变锐,引起两静脉交叉处扭曲,肾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肾静脉压增加,导致肾小球滤过压增加,红细胞溢出。
运动性血尿的临床表现运动后骤然出现血尿,大多无任何自觉症状,部分可表现为全身乏力、头晕、肢体沉重感。运动性血尿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男运动员多见。②运动后出现,血尿程度与运动强度、运动量大小有关。③除血尿外,一般无其他异常症状和体征。④血液检查、肾功能检查、X线检查均正常。⑤停止运动后迅速恢复正常,一般不超过7天,其中95%在3天内即完全恢复正常。⑥血尿可在多年内反复出现,但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