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检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为35×10^9/L,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范围在(100-300)×10^9/L。当血小板计数达到35×10^9/L时,已经低于正常值了,这种情况不能及时补充到正常水平,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减少、个人体质等原因造成的,在原发病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血小板主要起止血和凝血作用,当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时,病人的出血倾向会升高。当血小板计数在35×10^9/L时,病人因轻微外伤而导致皮肤出现瘀斑或皮下出血点,在进行静脉穿刺或者输液时,穿刺点可能会出现皮下出血,也很容易出现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的情况,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口腔粘膜上的血疱。
长期感染、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非血液系统肿瘤等都能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此时输注血小板可增加血小板量,从而有助于改善血小板过低的情况。
但是血小板数值完全恢复正常,还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这样就能清除原发的病因。比如,由于骨髓造血异常而导致血小板下降,需要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使用免疫制剂。去甲基化药物、免疫调节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在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治疗中,需要同时做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