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玉米,又名包谷、棒子等,有黄色、白色、紫色等品种。在我国栽培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全国各地均有种植,是我国主要杂粮之一。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膳食纤维、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A,以及钾、钙、镁、铜、铁、锰、锌、硒等,还含有少量的谷固醇及卵磷脂。
1.医用效能
玉米性平,味甘。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利尿止血,降压降脂等功效。适宜水肿、脚气病、小便不利、腹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患者食用。玉米脂肪中的维生素E含量较高,有利于促进和改善内分泌的功能。玉米中维生素A的含量亦较丰富,对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力有作用。另外,玉米中含有不少谷氨酸,有健脑益智功效。玉米油中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E,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防老抗衰功效。对习惯性流产和不育症亦有一定疗效。研究表明,玉米含有谷胱甘肽、赖氨酸,与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A、硒、镁等一起有显著的抗癌作用。玉米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对防治结肠癌有重要意义。
2.食用搭配
(1)玉米与食用碱:烟酸是人体内蛋白酶中两种重要辅酶的主要组成成分,为细胞内呼吸作用所必需,还有促进消化,维持皮肤和神经的正常功能的作用。玉米中的烟酸含量少,且大部分都以结合的形式存在,人体无法吸收利用。在玉米中若加入适量食用碱,就能使烟酸从结合状态游离出来,容易被人体利用,大大减少癞皮病的发生。
(2)玉米与大豆:玉米中缺乏色氨酸和赖氨酸,若把玉米与大豆搭配食用,其营养成分得以互补,可大大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3)玉米与菜花:菜花配以补中健胃,除湿利尿的玉米,具有益胃健脾补虚的作用。亦可润肤、延缓衰老。可作为脾胃虚弱,脘痞胸闷,少食消瘦,黄疸水肿患者的食疗菜肴。
3.食用禁忌
(1)忌食用霉变的玉米:玉米遇潮后会发生霉变,霉变的玉米含有大量的黄曲霉毒素,长期食用此类玉米容易导致癌症。
(2)忌偏食玉米:玉米缺乏人体必需的色氨酸和赖氨酸,且所含的烟酸为结合型,不易被人体直接利用,若长期偏食玉米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4.食物相克
玉米与田螺相克,同食容易中毒,用地浆水解毒。
5.食药相克
(1)玉米与糖皮质激素:玉米富含糖类,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糖类分解,促使糖原异生,抑制糖原分解,使体内的血糖迅速升高,故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忌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否则有诱发糖尿病的可能。
(2)玉米与甲苯磺丁脲:甲苯磺丁脲是一种降血糖药物,服用时忌食含糖量高的食物,玉米富含糖分,故二者不宜同食。
6.食病相克
(1)遗尿患者不宜食用:玉米甘淡渗利,利尿作用明显,若遗尿患者食用容易加重病情。
(2)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玉米含糖量较高,每100克玉米中含有糖类72.2克,多食能使血糖升高,加重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