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功效】
猪肉,具有补肝肾、滋阴液、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益气血等作用。
在临床上,传统中医经常使用猪肉主治贫血、消瘦、眩晕、腰酸、皮肤干燥、热病津亏、久病体虚、大便秘结、糖尿病、虚羸少气、燥咳等病症。
【用法】
内服可熟食,蒸食,炒食,煮汤,服食。外用可涂患处或调敷。
【食用禁忌】
第一,痰湿内盛患者忌食用猪肉。这是因为:传统中医学认为,痰湿内盛者应燥湿化痰,不易助湿。因此,古代医学在《本经逢原》中指出:猪肉“助湿生痰”。痰湿内盛者食用猪肉后,将会促使病情加重,影响身体的康复。所以,痰湿内盛患者忌食用猪肉。第二,脾虚便溏者忌多食猪肉。这是因为:从饮食调理的角度讲,脾虚便溏应健脾补气,不宜食厚腻之品。传统中医学认为,猪肉味厚性腻,最易碍胃滞脾,且味甘易生湿,脾虚便溏者食之,能加重病情,影响身体的康复。所以,脾虚便溏者忌多食猪肉。
第三,忌食用未摘除甲状腺的猪肉。这是因为:食品研究认为,在甲状腺中,含有甲状腺素,可以干扰人体的内分泌,如果食用了未摘除甲状腺的猪肉,会出现恶心、呕吐、抽搐、心悸等中毒症状。所以,忌食用未摘除甲状腺的猪肉。
第四,服用驱虫药时,忌食用猪肉。这是因为:从用药的原则上讲,服驱虫药时,不宜食用高脂肪食品。其科学理由是:高脂肪食品,可以促进驱虫药的吸收,驱虫药只有在肠道里达到高浓度才能发生作用,如果驱虫药在消化道内被大量吸收,不仅使驱虫作用降低,反而增强毒性反应。所以,服驱虫药时,忌食用猪肉。
第五,服用降压药和降血脂药时,忌食用猪肉。这是因为:从用药的原则上讲,服用降压药和降血脂药时,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其科学理由是:动物脂肪能够降低降压药和降血脂药的疗效,猪肉含脂肪极高,在每100克的猪肉中含脂肪37克,不适宜患者食用。所以,服用降压药和降血脂药时,忌食用猪肉。
第六,忌食用猪肥肉油渣。这是因为:猪油渣为猪肥肉加热炼油时,所剩的未成油部分,通常人们喜欢用它来炒菜,或做馅食用。食品研究认为,猪油渣不宜食用。由于猪肥肉在加热炼油时,温度较高,有机物受热分解,经环化、聚合而形成3,4-苯并芘,油渣中3,4-苯并芘含量很高,3,4-苯并芘为致癌性较强的物质。所以,忌食用猪肥肉油渣。
第七,小儿忌多食猪肉。这是因为:一方面猪肉的大部分成分是脂肪,脂肪供给人体大量的热量,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影响其他蔬菜、豆制品的进食量;另一方面过多的脂肪在体内再转化成脂肪,小儿容易发胖。值得指出的是,小儿正在发育时期,要求各种营养素比例适当,过多食用脂肪,将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小儿忌多食用猪肉。
第八,忌食用刚屠宰后的猪肉。这是因为:屠宰后的猪,需经历尸僵、成熟、自溶、腐败四个阶段。在正常的温度下,刚屠宰的猪处于尸僵阶段,此阶段的猪肉坚硬、干燥、无自然芬芳的气味,不易煮烂,且食用也不易消化。因此,不宜在这个阶段煮食,经过1~2天后,进人成熟阶段,煮食才最为适宜。所以,忌食用刚屠宰后的猪肉。
第九,忌食用未剔除肾上腺和病变的淋巴结的猪肉。这是因为:猪的肾上腺位于猪腰两侧各一只,呈棕红色,内含激素。正常的淋巴呈灰白色,有病变时则充血、出血或肿胀。在日常饮食中,如果误食,可导致急性中毒。所以,忌食用未剔除肾上腺和病变的淋巴结的猪肉。
第十,老年人忌多食瘦肉。这是因为:临床医学研究认为,造成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是,半胱氨酸是由蛋氨酸在人体内某种酸的催化作用下形成的,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较高,同型半胱氨酸会直接损害动脉细胞,形成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血液黏稠度较高,发生动脉硬化的比例大。所以,老年人忌多食瘦肉。
第十一,加工猪肉前,忌用热水浸泡。这是因为:家庭在猪肉买来以后,通常人们习惯用热水浸泡洗涤。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当的。其科学理由是,在猪肉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肌溶蛋白,肌溶蛋白容易溶于热水中,在肌溶蛋白里含有有机酸、谷氨酸和谷氨酸钠盐等鲜味成分。加工之前,如果使用热水浸泡,会使猪肉的鲜味大受影响。所以,加工猪肉前,忌用热水浸泡。第十二,在烧煮猪肉过程中,忌加冷水。这是因为:家庭在烧煮猪肉时,如果中途加冷水,会使汤的温度发生变化,蛋白质和脂肪迅速凝固,肉与骨表面的空隙也会骤然收缩,不易烧酥,汤味也会减退。所以,在烧煮猪肉过程中,忌加冷水。
第十三,忌多食煎炸咸肉。这是因为:在咸肉中,含有一定量的亚硝胺成分,在烹调的过程中,采用蒸煮的方法,则会使亚硝胺随水蒸气挥发,若能适当加入一些醋,则能使亚硝胺分解。如果油炸,则会产生另一种更强的致癌物质亚基硝毗咯烷,食用油炸的咸肉,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忌多食煎炸咸肉。
第十四,忌多食加硝腌制的猪肉。这是因为:所谓硝,即硝酸钾,家庭在腌肉时加硝,可增加肉的色泽,加入硝的腌肉,在贮存过程中,会产生亚硝胺等有毒物质,如果多食加硝腌制的猪肉,容易造成毒性在人体内积蓄,时间长了,进而诱发癌症。所以,忌多食加硝腌制之猪肉。
第十五,忌多食午餐肉。这是因为:在午餐肉中,含有一定量的防腐剂,防腐剂常用的是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酸性的条件下,可以还原为亚硝酸,亚硝酸盐能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进而失去运氧能力,引起机体缺氧,情况严重者,还会导致缺氧性中毒,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忌多食午餐肉。
第十六,忌多食肥肉。这是因为:一方面肉类食用过多,在体内将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时间长了,会造成人体肥胖,从而诱发多种疾病;另一方面肥肉食用过多,肠道内的厌氧菌,则会随着脂肪比例的增高而增加,它在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也会刺激肠道,时间久了,会引起大肠癌的发生。所以,忌多食肥肉。
第十七,忌使用不适当的烹调方法烹调猪肉。这是因为:一是猪肉不宜油煎,用油煎以后,食用以后,在体内不易消化,降低了营养成分的吸收率。二是在烹调时,加入适量淀粉,既使汤汁稠浓,也可以保护各种营养素不受损失,又能达到色香味形俱佳,促进食欲,增加营养。三是在烧煮猪肉时,不宜放盐过早,以免蛋白质凝固。四是在炒肉时和新鲜蔬菜一起炒,则会明显地降低肉类的致癌性。值得指出的是,如果不注意采用正确的烹调方法,将会影响猪肉的食用营养价值,食用也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忌使用不适当的烹调方法烹调猪肉。
第十八,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忌多食猪肉。这是因为:服磺胺类药物时,不宜食用酸性食物。其科学理由是,酸性食物可以使磺胺类药物在泌尿系统形成结晶,进面损害肾脏,药效降低,猪肉属于酸性食品不适宜用药患者食用。所以,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忌多食猪肉。
第十九,服乌梅、大黄等中药时,忌食用猪肉。这是因为:明朝兰茂在医书《滇南本草》中指出:猪肉“反乌梅、大黄等。”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强调:“反乌梅、桔梗、黄连、胡黄连,犯之令人泻利;及苍耳,令人动风;合百合菜、吴茱萸食,发痔疾。”所以,在服乌梅、大黄等中药时,忌食用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