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功效】
黄鳝,具有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
在临床上,传统中医经常使用黄鳝主治气血两亏、产后虚弱、肾虚腰疼、痔瘘、臁疮、面瘫、子宫脱垂、风湿麻痹、口眼歪斜等病症。
【用法】
鳝鱼入馔,可用来红烧、清蒸、油炸、煮羹;鳝鱼入药,捣肉为丸,或研末服用,涂患处或调敷。
【食用禁忌】
第一,忌食用反复冷藏之鳝鱼。这是因为:鱼肉类食品从超低温的冷冻状态到冰点以上的解冻状态,其细胞膜已经被严重破坏。如果再进行冷冻,已起不到保鲜的作用。研究表明,反复冷冻的鱼肉中,还会产生一种可怕的致癌物质--亚硝胺,冷冻的次数越多,生成的致癌物质的浓度越高。所以,忌食用反复冷藏之鳝鱼。第二,黄鳝忌和鞣酸多的水果如葡萄、柿子、山楂、石榴、青果等,同时食用。这是因为:在鳝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元素等营养成分,蛋白质与鞣酸结合,可生成鞣酸蛋白,鞣酸还可与鳝鱼中的钙结合,形成一种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质,使鳝鱼的营养价值降低。所以,黄鳝忌和鞣酸多的水果同时食用。
第三,忌食用已死的黄鳝。这是因为:死鳝鱼的蛋白质分解较快,病原微生物容易趁机而人,摄取其中的营养成分,将蛋白质中的组氨酸,逐渐地转化为组胺,死鳝鱼中的组氨酸达到一定浓度时,人食用几分钟后,往往就会产生中毒,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症状。所以,忌食.用已死的黄鳝。
第四,食用黄鳝时,加热时间忌过短。这是因为:鳝鱼属于一种高蛋白食品,从饮食保健的角度讲,加热到一定的程度,就是杀死病原微生物和减少食品中有毒蛋白质的方法。据研究,在鳝鱼中,还含有一种硫胺素酶,而这种酶专门分解维生素Bi,加热到“位”以后,则可破坏这种硫胺素酶的作用。黄鳝还必须加热充分,据检验,在鳝鱼体内,存有一种名叫颌口线虫的囊蚴寄生虫。如果加热不充分,或黄鳝鱼片炒得半生不熟,寄生虫未杀死,而进人人体,让其发展到一定时期后,患者体温会突然升高,出现厌食等现象,在颈颌部、腋下,以及腹部皮下,往往会出现疙瘩,危害皮肤健康。所以,食用黄鳝时,加热时间忌过短。
第五,感冒患者忌食用鳝鱼。这是因为:从饮食调理的角度讲,感冒患者不宜食用温补类的食物,由于温补类食品具有补虚恋邪的特殊作用,会使感冒病邪,不宜表散,很容易导致病邪化热入里。中医认为,鳝鱼,为温补类食品,患者食用后,会加重病情。所以,感冒患者忌食用鳝鱼。
第六,患了热病以后,忌食用鳝鱼。这是因为:患了热病以后,气阴两虚,从饮食调理的角度讲,宜以清淡、和缓为主,味厚腻滞之品,均应忌食之物。传统中医学认为,鳝鱼不仅气味厚重,而且腻滞不容易消化,患者食了以后,会导致“食复”,不利于身体的康复。所以,患了热病以后,忌食用鳝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