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
鲤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以黄河鲤鱼最为有名。其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烟酸,以及钾、钠、钙、铁、磷、铜、锌、硒等。
1.医用效能
鲤鱼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消肿,安胎通乳,清热解毒,止咳下气等功效。另外,鲤鱼含有牛磺酸,能促进细胞再生;能降低血中胆固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并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适宜肾炎、肝炎、黄疸、妊娠水肿、产后缺乳及冠心病、糖尿病、哮喘、肥胖症、营养不良等患者食用。
2.食用搭配
(1)鲤鱼与食醋:鲤鱼有利水功效,食醋有利湿功能,二者搭配,消肿利水功能更强。
(2)鲤鱼与豆腐、苹果、黄瓜:豆腐中蛋氨酸、赖氨酸、维生素D含量相对较少,苯丙氨酸含量较高。而鱼肉中蛋氨酸、赖氨酸含量丰富,苯丙氨酸含量则较少。二者搭配,取长补短,有益于补钙,提高营养价值。
(1)忌食用烧焦的鱼肉:鲤鱼在烹制过程中有时会有烧焦的现象,烧焦的鱼肉因蛋白质发生变性,产生致癌物3,4-苯并芘,常食用此类鱼肉容易诱发肿瘤。
(2)忌食用生鱼肉及未煮熟的鱼肉:生鱼肉及未煮熟的鱼肉W.Y中往往带有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人若食用此类鱼肉有感染疾病的可能。
(3)忌用普通的搪瓷制品煎煮鱼类:搪瓷制品的外面涂有一层珐琅,该物质中含有一定量的铅,若经常食用此类容器煎煮的鱼类,可引起慢性铅中毒,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4)忌食用脊上两筋和发黑的鱼血:鲤鱼头两侧的皮内各有一条似白线的筋,此物腥臊味较重,而且含有刺激性较强且有毒的物质;发黑的鱼血亦含有毒素,因此不宜食用。
(5)忌烧煮时过早放姜:烧鱼时应在鱼的蛋白质变性后,再放人姜,才能发挥姜的去腥作用。若姜和鱼同时放人锅内,鱼被加热后,其浸出液将会妨碍生姜的去腥功效。
(6)忌加热时间过长:鱼肉既不能加热时间过短,亦不可加热时间过长,若加热时间过久,鱼肉中的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等重要氨基酸会受到破坏,使氨基酸脱去氨基,与葡萄糖结合,形成有毒的糖基化终产物,能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另外,加热时间过久,鱼肉可能被烧焦,产生致癌物质。
(7)忌食死后久放的鲤鱼:鱼的腮腺及内脏中含有大量的细菌,一旦鱼死亡,这些细菌会很快大量繁殖,分布于鱼体内,人食后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8)忌食反复加热或反复冻藏加温之品:鱼肉类食品从超低温的冷冻状态到冰点以上的解冻状态,其细胞膜已被严重破坏。研究表明,反复冷冻的鱼肉中还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B-二硝酸胺,冷冻的次数越多,B-二硝酸胺的含量越高,故忌食用反复冷藏的鱼肉。
4.食物相克
(1)鲤鱼与小豆藿:《金匮要略》记载:“鲤鱼不可合小豆藿食之。”李时珍曰:“小豆利小便,而藿止小便,与麻黄发汗而根止汗,意同,物理之异如此。”鲤鱼能利水消肿,而豆藿与鲤鱼功能相反,故不宜配食。
(2)鲤鱼与咸菜:鱼肉为高蛋白食物。咸菜在腌制过程中,能产生亚硝酸盐,若鱼肉与咸菜一起烧煮,则鱼肉蛋白中的胺与亚硝酸盐化合成致癌物亚硝胺,经常食用容易诱发肿瘤。故二者不宜搭配食用。
(3)鲤鱼与含鞣酸较多的水果: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质,若与含鞣酸较多的水果,如葡萄、柿子、山楂、橘子、石榴、青果等同食,会使蛋白质变性,亦会生成鞣酸钙,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还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
(4)鲤鱼与鸡蛋:鸡蛋与鲤鱼搭配,生活中亦不太常见。因为鱼类有腥味,二者同煮食容易产生异味。但是若作为两种菜肴同吃亦为常事。
(5)鲤鱼与大枣:古代医书中记载,二者同食,令人腰腹疼痛。
(6)鲤鱼与酱:《本草纲目》记载:“麦酱和鲤鱼同食,生口疮。”麦酱性味甘咸,制作时加有辣椒、花椒、茴香等调料,均为辛热动火之物,麦酱与鲤鱼皆能引发风热,二者同食,久之会引发口疮。
(7)鲤鱼与毛豆:鲤鱼与毛豆搭配食用会把维生素B1破坏,营养价值降低。
(8)鲤鱼与猪肝、南瓜、狗肉、赤小豆、鸡肉、西红柿:二者同食会引起消化不良。
5.食药相克
(1)鲤鱼与天门冬、麦门冬:天门冬、麦门冬皆为养阴生津,消化痰热之药。鲤鱼、鲫鱼皆能利水消。用天门冬、麦门冬者多为肺、肾之阴不足,意在滋阴养液,而鲤鱼、鲫鱼则与天门冬、麦门冬功能向背。
(2)鲤鱼与甘草:二者同食会引起中毒。
(3)鲤鱼与紫苏:因紫苏辛温芳香,宜忌腥膻之物。鲤鱼含组织蛋白酶及多种游离氨基酸,还有生物活性物质,能与紫苏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妨碍药效发挥。
(4)鲤鱼与朱砂:《本草纲目》载:“丹砂忌鲤鱼。”朱砂所含的硫化物有毒,能与鲤鱼中某种成分发生反应,生成难以吸收或者有毒的物质。故二者不宜食用。
(5)鲤鱼与龙骨:《本草纲目》载:“龙骨忌鲤鱼。”鲤鱼性偏于通利,而龙骨则重在收涩固脱。故服用龙骨止汗、止泻者,不宜食用鲤鱼。此外,鲤鱼中含有组织蛋白,能与龙骨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效和食物的营养价值。
(6)鲤鱼与异烟肼:鱼肉中含有丰富的组氨酸,在肝脏经组氨酸脱羧酶的作用生成组胺,组胺在单胺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醛。异烟肼有抑制单胺氧化酶的作用,导致组胺在体内蓄积,出现头痛头晕,面部潮红,心悸等症状。
(7)鲤鱼与优降宁、苯乙肼:服用优降宁、苯乙肼时,应忌食鱼类,否则会引起血压升高,甚至诱发高血压危象及脑出血。
(8)鲤鱼与左旋多巴:服用左旋多巴时,不宜食用高蛋白食物,因为蛋白质分解生成氨基酸,会阻碍左旋多巴的吸收,降低药物的疗效。
6.食病相克
(1)阳虚遗尿者不宜食用:鲤鱼滑利下趋,通利小便,阳虚遗尿者食用会加重病情。
(2)中风患者不宜食用:鲤鱼虽然性平,但是久食则生热。故在《本草衍义》中王叔和曰,热则生风,万一风象更使食鱼,则贻害无穷矣。因此,中风患者不宜食用。
(3)肝昏迷患者不宜食用:肝昏迷患者血氨升高,而鲤鱼富含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代谢为含氮废物,能升高血氨,诱发或加重肝昏迷。
(4)肾衰患者不宜食用:肾功能衰竭患者,血中尿素氮含量较高,若再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必然会加重病情。
(5)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食用:鱼肉中含有一种抑制血小板的物质,该物质还可抑制脂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对冠心病及脑梗死患者有益,但对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有加重出血的可能。
(6)患病期间或大病初愈者不宜食用:中医认为,鱼肉是发物,患者食用鱼肉会加重病情。最新研究表明,鱼肉及鱼油中的某些成分对人体的免疫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故患病期间或大病初愈者不宜食用鱼肉,尤其是鱼油。
(7)肺结核患者不宜食用:正在治疗中的肺结核患者不宜食鱼。因为鱼肉中含有组胺,需要单胺氧化酶灭活,而抗结核药物异烟肼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服用此类抗结核药物后,体内的单胺氧化酶被抑制,若再食鱼肉,会导致组胺在体内蓄积,引起变态反应。
(8)痛风患者不宜食用:鱼肉中含有较多的嘌呤类物质,会加重痛风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