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无题》·唐·李商隐
物种基源
家蚕为昆虫纲、鳞翅目、家蚕蛾科家蚕缫丝后的红娘(蛹),以新鲜、完整、亮红者佳,以江苏、浙江、安徽等省质优而多,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我国每年产鲜蚕蛹30余万吨。
生物成分
经测定,每100克可食鲜蚕蛹,含热能230千卡,水分57.5克,蛋白质21.5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6.8克,灰分1.3克和硫胺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2、维生素E、尼克酸等及微量元素钾、钠、钙、镁、铁、锰、锌、铜、磷、硒;还含蚕蛹免疫肽(AP)。
食材性能
1.性味归经
家蚕蛹,味甘,性平;归脾、心、肾经。
2.医学经典
《日华子本草》:“生津,消食,镇痛。”
3.中医辨证
家蚕蛹,可补气、止渴、杀虫,有益补肾壮阳事、止泄精、小儿疳积、消渴、心烦神乱、痨瘵骨瘦如柴的食疗助康复。
4.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家蚕蛹有如下功效:
(1)能有益于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压、血脂。
(2)有护肝作用。
(3)家蚕蛹有雄性激素样作用。
(4)有助降低血糖作用。
食用注意
(1)患脚气病严重者勿食。
(2)有犬咬史者慎食。
传说故事
一、蚕神的传说
大约公元前2600年,传说黄帝的妃子嫘祖,有一天在花园中品茗,偶然间一个茧掉进她的茶杯里,由于热茶水的作用,使蚕茧变软而松开,嫘祖将茧挑出来时,拉出一根长丝,于是她发现了蚕丝,进而发明了养蚕取丝之法。自此,嫘祖被奉为蚕神。
二、蚕花姑娘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太湖边住着一户人家,男人到很远的地方去做生意了,妻子已经去世,家里只剩下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儿,喂养着一匹白马。女孩一人在家,非常寂寞,一心盼着父亲早日归来。可是盼了很久,父亲还是没有回来,女孩心里又急又烦。
一日,女孩摸着白马的耳朵开玩笑地说:“马儿呵马儿,若是能让父亲马上回家,我就嫁给你。”白马闻言竟点了点头,仰天长啸一声,随即挣脱了缰绳,向外飞奔而去。没过几天,白马就驼着女孩的父亲回到了家中。
此后,那白马一见到女孩就高兴地嘶叫起来,同时跑到女孩身边久久不肯离开。女孩虽然也喜欢白马,但一想到人怎么能同马结婚呢?便又担忧起来,眼见着一天天消瘦下去。女孩的父亲发觉后,悄悄地盘问女儿,才知道女儿当初许过的承诺。父亲心中替女儿着想,于是趁女儿不在家时,一箭射死了白马,还把马皮剥下,晾在了院子里。
女孩回到家中,见到晾着的马皮,知道出了事,连忙奔过去抚摸着马皮伤心地痛哭起来,忽然,马皮从竹竿上滑落下来,正好裹在姑娘身上。院子里顿时刮起了一阵旋风,马皮裹紧姑娘,顺着旋风滴溜溜地打转,不一会儿就冲出了门外。等女孩的父亲赶去寻找时,早已不见踪影了。
几天后,村民们在树林里发现了那个失踪的姑娘,雪白的马皮仍然紧紧地贴在她身上。她的头也变成了马头的模样,爬在树上扭动着身子,嘴里不停地吐出亮晶晶的细丝,把自己的身体缠绕起来。
从此,这世上就多了一种生物,因为它总是用丝缠住自己,人们就称它为“蚕”(缠),又因为它是在树上丧生的,于是那棵树就取名为“桑”(丧)。后来,人们尊奉她为“蚕神”,因其头形状如马,又谓之“马头娘”,古书称之为“马头神”。再后来,因为有人认为马头神的样子不好看,就塑造了一个骑在马背上的姑娘的形象,这种塑像被后人放在庙里供奉,谓之“马鸣王菩萨”。
江浙一带的蚕农都喜将蚕神称为“蚕花娘娘”。传说蚕花娘娘在世时最爱吃小汤圆,因而,每年蚕宝宝三眠后,蚕茧丰收在望之时,每户人家都要做上一碗“茧圆”来酬谢蚕花娘娘的保佑,那里至今仍保持着这种风俗。
三、南京磨乃巷由来
相传,元末明初时,南京有条花布巷,后改为“摸奶巷”,现改名叫“磨乃巷”。原是南京丝织行业的生产和集散地,以生产驰名天下的云锦而闻名。每年三月十六日是蚕花娘娘的生日和庙会,许多未出阁的养蚕姑娘都非常渴望被一个年龄相仿而又陌生的男子摸一下乳房,俗称叫摸“蚕花奶奶”。此俗缘于一个在江南广为流传“晓春养蚕”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叫晓春的姑娘拜师学养蚕,虽说晓春心灵手巧,但她满师后独自养蚕三年,蚕宝宝均在结茧前早夭。晓春自认命中注定与蚕宝宝无缘,准备弃蚕另谋生计。谁知在第四年春蚕未育的一天夜里,梦见主管民间织锦之神蚕花姑娘(又称蚕花奶奶)对晓春说:“你虽机敏过人,但因系处女之身,所以没有资格当蚕娘,故无法养活蚕宝宝。你只有被陌生男子摸一下乳房,才有资格当蚕娘。”言毕蚕花娘娘摇身一变为英俊男子,笑嘻嘻地上前摸了下晓春的乳房,晓春从梦中惊醒。晓春被点化后,又重操旧业。这年她养的蚕结出硕大的蚕茧,大获丰收。这消息很快在江宁一带传开了,从此,当地养蚕的人为“沾仙气”,将“花布巷”易名为“摸奶巷”,地方官为顺应民意,也就顺水推舟使摸奶巷的名称合法化了。从那时起,许多未婚蚕娘均会在养蚕有关的特殊日子去摸奶巷“找摸”,以争取当蚕娘的“资格”.....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的“摸奶巷”改名为“磨乃巷”,而音同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