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的功效与作用禁忌_糖禁忌人群与注意事项

春余甘蔗榨为浆,色弄鹅儿浅浅黄。

金掌飞仙承瑞露,板桥行客履新霜。

携来已见坚冰渐,嚼过谁传餐玉方。

输与雪堂老居士,牙盘玛瑙妙称扬。

——《糖霜》·元·洪希文

物种基源

糖的功效与作用禁忌_糖禁忌人群与注意事项

糖,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糖蔗、果蔗)或藜科荞菜属。糖是用甜菜的根、茎中液汁精制而成的白色结晶体,又名石蜜、白糖(脱色)、红糖(未脱色)、糖霜、白霜糖。无论是粗砂、细砂、绵白糖,以糖晶体均匀、干燥、松散、色泽一致、不带杂色者佳。甘蔗在我国栽培地区较广,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糖用甜菜(糖萝卜)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三北”地区,通称为“食糖”。糖是由一个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缩合而成的双糖。

生物成分

作用与功效性能

1.性味归经

糖,味甘,性平;归脾、胃、肺经。

2.医学经典

《中医大辞典》:“清热,生津,润燥,解酒。”

3.中医辨证

糖,有清虚热、健脾胃、止呕逆、生津液、止口渴、和中缓急之效,对热病伤津、心胸烦热、口干口渴、反胃吐食、痰喘咳嗽、痈疽疮疡等症辅助疗效佳。

4.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药理研究结果表明:糖除在烹调上应用外,尚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分述如下:(1)白糖和冰糖:多用于清热、消炎、降火病症,如咽喉肿疼、口腔溃疡及肺热咳嗽等。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实践应用白糖治疗皮肤溃疡和创口感染,脓肿开刀及下肢或脚趾慢性溃疡等都有良好效果。白糖或冰糖之所以有此作用,主要机理是白糖能改变伤口的酸碱性,促进了上皮细胞的生理刺激,供给了伤口的营养,可使患处血液循环加强,抑制了细菌的繁殖,同时酸性环境可改变局部的渗透压,于是组织细胞得以促进生长,伤口得以加快愈合。

(2)红糖类:味甘、性温,在中医药中是应用广泛的品种,具有人脾、益气、缓中、化食的功用,能健脾、暖胃、止痛、行血、散寒,对妇女产期、经期受寒、体虚或瘀血症、行经不利、腰酸腹痛、月经暗红有血块等有重要功效,以及可作为广泛的药引。

(3)葡萄糖:是现代医疗上应用最多并在临床治疗上有重要地位的药物,是急重病人不可缺少的急救法宝,可直接给全身供给热量,有强心、解毒、利尿作用,可常用于呕吐和腹部手术后不能进食的重病人,还用于预防手术的麻醉中毒、出血过多、虚弱虚脱等,还有高烧降温、供养排毒、降低脑压等功能。口服葡萄糖多用于营养滋补剂,如幼儿发育迟缓或营养不良。肝炎或重病、慢性病等患者都适用。

(4)饴糖及多种水果糖:有软糖、酥糖、芝麻糖及高粱饴糖或糖稀等,大部分或部分都是由麦芽糖或淀粉糖所制成,是中医常用的糖。具有补体虚寒冷、健壮脾胃、润肺止咳、补中益气,治虚劳腹疼、吐血健脾的作用,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等,有良好效果。但凡湿热内郁、中满吐逆、牙病、疳病者均应忌食。

禁忌人群与注意事项

(1)肥胖者及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脘腹胀满、痰湿、多痰、麻疹等患者应与糖少结缘或不结缘为好。

(2)糖是人体中必需的营养素,按中国养生观,人体中的糖从米、面及五谷杂粮中获取即可。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世界20多个国家死亡因素调查结果表明:人遵循:“防三寒”(秋寒、春寒、冬寒)、“二倒”(中午12时适当休息,午夜前一定眠)、“七分饱”的生活规律,一个60千克体重的人摄取30克糖即可,如长期嗜食高糖有以下危害:

①降低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因糖是酸性。

②摄取过多,导致胃酸过多,易引发胃溃疡等病。

③糖多余在体内会转化成脂肪,导致体胖。

④长期嗜糖会使胰岛素代谢失常,引发糖尿病。

⑤长期多摄糖,能使血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多,并沉积在血管壁上,可导致心血管病。多糖不比多盐、嗜烟的危害差。

⑥嗜糖使人体成偏酸性体质,对癌变抵抗能力差。

⑦服药时掺和糖会降低药效。

⑧儿童多吃糖,会减少食欲,造成营养不良,影响智力和健康的发育成长。

⑨中老年人多摄入糖对骨骼无益,因此,适量食用糖对人体健康有益,超出“度”则无益且有害。

(3)要注意在空腹、饭前、睡前、牙痛发炎时不应吃糖。

(4)吃糖应警惕螨虫。糖保存时间长,有可能有一种人眼不易发现的小虫——螨。在潮湿温暖的地方繁殖极快。据生物学家研究,我国有300多种螨,而且很爱吃糖。小虫在人吃菜肴凉拌时进入人体,能使人得肠溃疡。应把糖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且时间不可过长。

传说故事

糖在我国民间的传说

相传,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前,是可以出入天庭的,但他不能安分守己,到了天庭他总是喜欢东瞧瞧,西看看,边走边摸。一天,他来到天庭的酸、甜、苦、辣、咸的五味仓库,抓起一把苦丢向青海湖,使湖水苦咸,鱼虾不生;抓起一把酸扔向山西,使山西黎庶喜吃酸醋;抓起一把盐洒向东海,使海水咸得人不能饮用;抓起一把甜,手一松飘向闽、台、粤的大地,使原来长的苦芦苇变成实心的甜甘蔗,人们将甘蔗汁榨出,经煮熬结晶变成现在的糖,让天下大众都能尝到甜。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