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腊月廿三四,比户拜灶无老稚。
相传司命岁朝天,饴糖尤为神所嗜。
—《祭灶》·明·古元青
物种基源
饴糖,亦称“糖稀”。利用麦芽中的糖化酶作用于淀粉所制成的一种浅黄色、黏稠、透明的液体。味甜,具有麦芽糖的特殊风味。制法:将米、麦、玉米、红薯等淀粉质原料清洗、浸渍、蒸煮,使淀粉糊化,放凉至60℃左右,加入由干麦芽制成的麦芽糊,保温糖化5~8小时。糖化至总糖度约为15°Be时,压榨过滤,用二氧化硫或次亚硫酸钠进行漂白后真空浓缩至约40°Be时冷却而成。不脱色为糖色,用于红烧鱼、肉等。
生物成分
据测定,每100克饴糖含水分17%~22%,麦芽糖54%~62%,糊精13%~23%,淀粉0.1%~3.8%,蛋白质1.0%~2.4%,灰分0.28%~0.53%及少量的葡萄糖。
作用与功效性能
1.性味归经
饴糖,味甘,性温;归肺、胃经。
2.医学经典
《本草经集注》:“缓中,补虚,生津,润燥。”
3.中医辨证
饴糖,其味甘,因熬制而成,故性温。味甘而缓中,性温而补虚,色黄入中焦,有补脾健胃之功,其为浓稠液体又可生津而润燥,可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等。
4.现代研究
饴糖甘温,质润不燥,既能补虚养胃而健中气,又能缓急而止痛,还能润肺止咳。故凡中气不足或虚寒性脘腹急痛以及肺虚燥咳,皆可用之。
禁忌人群与注意事项
(1)饴糖,唯甘润而黏滞,多食则易胀满,故湿热内邪,中满吐泻及痰热咳嗽者,均不宜食用。
(2)糖尿病患者不宜食。
传说故事
饴糖点眼钳箭头的传说
传说,河北名将邢曹进,在与敌兵争战中,被箭射入眼中,拔出箭杆,箭头却留于内,钳之不动,痛至要死,不能取出。昏迷中梦见一姓胡的僧人,令他以饴汁注之,必愈,醒后说知,无一人能领会其意者。一天,一乞丐要饭于此,说他知梦中所言之义。即在农历清明节前一两天用饴汁点之,可愈。如法用之,随即感到清凉,顿时减轻酸楚之困。至夜发痒,用力一钳而出,不过十天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