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禁忌及注意事项_饮茶要注意什么?

文章目录

一、健康人饮茶的十四大禁忌

二、喝茶的禁忌及注意事项(详细版)

健康人饮茶的十四大禁忌

有些人不可一日无酒,有些人不可一日无茶,所谓穿衣戴帽各好一套。且不说喝茶人对茶文化的贡献,只是这不可一日无茶也是有待考察的,有些时候喝茶是要三思的,如果饮用不当,会适得其反呢。

1.忌饮用新茶

新茶是指新鲜茶叶在生产之后存放不到一个月。新茶看起来色青绿,叶鲜活,醛类、醇类含量较多,这些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胃肠功能障碍。

2.忌用茶解酒

不少人边饮酒边喝茶以此防醉,或酒后饮茶以解酒,但其结果往往相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和茶叶中的茶碱都可加快心率,增加心脏负担。而且大部分茶中茶碱的利尿作用能使乙醇在尚未完全分解时排出,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作用。因此,若要避免醉酒,一是不豪饮,二是酒后饮适量的糖水、果汁或醋水等,有一定的益处。

3.忌以茶水服药

有不少人视茶水如白开水,随便以茶水服药,岂不知,这样往往会降低药效。如多酶片、胃蛋白酶等药物,其本身就是蛋白质,遇到茶中鞣质能够生成不溶性沉淀物而降低药效。碱性药物与茶巾的鞣酸能起中和反应,使药物分解破坏而失效。至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如硫酸亚铁等更不能用茶叶送服,一般情况下,在服药前后1小时内,均不宜饮用茶水。

4.忌饮头道茶

因为现代茶叶在种植、加工、包装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农药、化肥、尘土等物质的污染。头道茶其实是洗茶的水,应尽快倒出后再冲入开水,这样泡出的茶水才是最卫生的茶。

5.忌饮劣质茶或变质茶

茶不易保管,易吸湿而霉变,而有些人出于爱茶和节约,舍不得丢弃已霉变的茶。殊不知变质的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病菌,是绝对不能饮用的。优质茶泡好后若放置太久,茶水也会因氧化和微生物繁殖而变质,这样的茶亦不可再饮用。

6.忌空腹饮茶

空腹饮茶会冲淡胃酸,还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甚至会引起心悸、头痛、眼花、心烦、胃部不适等“茶醉”现象,并影响对蛋白质的吸收,还会引起胃黏膜炎。若发生“茶醉”,可以口含糖果或喝一些糖水加以缓解。

7.忌饭后立即饮茶

饭后一碗茶,能够助消化。这一点就连初进贾府的林黛玉也不免入乡随俗。但常识往往包含着令人意想不到的错误。当吃了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后,茶叶中含有的大量的鞣酸与蛋白质结合,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得肠胃蠕动减慢,延长粪便在肠道里的停留时间,不仅会造成便秘,而且还增加了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对人的健康是极为不利的。饭后约一个半小时饮茶最为合适。

8.忌用保温杯沏茶与饮过热茶

茶叶在保温杯中长期浸泡,由于过热,使茶叶中含有的维生素类物质大部分被破坏,营养成分降低,芳香油大量挥发,而鞣质、茶碱则大量被浸出,这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过热茶可造成胃肠黏膜的直接损害,所以一般饮用温度以不超过37℃为宜。

9.忌饮冷茶

饮用10℃以下的冷茶对人的口腔、咽喉、肠胃会产生副作用,提倡温热饮。

10.忌饮浓茶或过量饮茶

浓茶含咖啡因、茶碱多,刺激强,容易引起头痛、失眠。饮茶过量也会引起同样的后果。大量饮浓茶,不仅容易引起牙黄(茶斑)、便秘等现象,还会引起“醉茶”现象。福建人喜欢饮“功夫茶”,很多内地人初饮这种茶,就像喝醉酒一样,其实是“醉茶”了。

11.忌冲泡时间太长和反复冲泡的

冲泡时间过长,茶中的茶多酚、类脂、芳香物质会自动氧化,不仅茶汤色暗、味差、香低,而且茶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氨基酸会因氧化而减少。

12.忌睡前饮茶

睡前2小时内最好不要饮茶,饮茶会使精神兴奋,影响睡眠,甚至失眠。尤其是新采的绿茶,饮用后,人的神经极易兴奋,结果造成失眠。

13.忌饮隔夜茶

因茶水放置过久特别是夏天气温高,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喝了这样的茶,有损身体健康。

14.忌偏饮单一茶

茶叶由于加工方法及产地之别,品种繁多,茶叶不同,所含营养成分也有区别。饮茶如吃饭,饭不能偏食,茶也不可偏饮,只有多样化,才能保证人体各种营养成分的充足供应。

喝茶的禁忌及注意事项(详细版)

茶饮流行之初,许多人沉迷于茶,穷日竟夜,饮茶的量也很大,前面说过的卢仝就是一饮七碗,这样频繁、大量的饮茶带来了一些身体上的病痛。据李肇《唐国史补》记载,茶饮流行时,“故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坊曲必有大署其门以治黄为业者。灞泸水中常有昼至暮去者,谓之浸黄。近代悉无,而患腰脚者众耳,疑为茶为之也。”作者怀疑,茶的流行使热黄病症减少了,但是使腰脚病人增加了。这些病痛真是由茶引起的吗?怎样饮茶才是比较科学的呢?

一、忌饮茶过度

茶的功效被传得很神奇,但过度饮茶的危害也一样很神奇。《搜神后记》中有一则故事:“桓宣武时,有一督将,因时行病后虚热,更能饮复茗,必一斛二斗乃饱,才减升合,便以为不足,非复一日。家贫,后有客造之,正遇其饮复茗,亦先闻世有此病,仍令更进五升,乃大吐,有一物出如升,大有口,形质缩绉,状如牛肚。客乃令置之于盆中,以一斛二斗之复茗浇之,此物吸之都尽而止,觉小胀,又加五升,便悉混然从口中涌出。既吐此物,其病遂瘥。或问之此何病,答云:此病名斛二瘕。”这个病后来也被称为“茗瘕”,完全由过度饮茶引起的,虽然有些虚诞,也能看出,早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就已经知道过度饮茶的危害了。这个故事被清朝的李汝珍移植到了《镜花缘》一书中,而且患者更多了消瘦与食欲减退的症状。

饮茶过度会造成肾气的虚弱,中医认为,茶人肾经,而肾为人的先天之本,以温为佳,寒凉的茶入肾经必然会带来诸多后果。唐朝时民间认为茶的害处主要是在肾脏与消化道,唐人王敷有一篇幽默的《茶酒论》,写茶与酒互相攻击对方的弱点,其中酒说茶:“茶吃只是腰疼,多吃令人患肚。一日打却十杯,肠胀又同衙鼓。”因此,肾及脾胃虚弱的人是不宜饮茶的。前面曾提及一些饮茶过量的例子,如卢仝的七碗茶,对此,清代曹庭栋在《老老恒言》说:“茶能解渴,亦能致渴,荡涤精液故耳。卢仝七碗,乃愈饮愈渴,非茶量佳也。”由此来看,卢仝七碗,不是文学的夸张,就是病态了。现在人们在饮茶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人们喝茶过量时,还是会感觉口渴。过量饮茶的后果真的会很严重的,它可以造成身体的水中毒,造成脾胃不和,食欲减退。清代朱彝尊说:“大抵茶之为物,四时皆不可多饮,多饮令下焦虚冷,不惟酒后也。”清人魏之瑗在《续名医类案》中记载了一个饮茶过度的病例:“一人饮茶过度,且多愤懑,腹中常漉漉有声,秋来寒热似疟。以十枣汤料,黑豆煮,晒干研末,枣肉和丸芥子大,以枣汤下之。初服五分不动,又服五分。无何腹痛甚,以大枣汤饮,大便五六行时,盖日晡也。夜手足厥冷,绝而复苏,举家号泣,咸咎药峻。”魏之瑗给病人开的方子很厉害,俨然是将其作为大病来治了。对于这些饮茶后果,古人总结为四个字“瘠气侵精”,“瘠气”即是食欲减退的后果,“侵精”即是指肾气受损了。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