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区别
二、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区别市场上标有“益生菌”、“益生元”的食物和饮品琳琅满目,如酸奶、奶粉、乳酸饮料,甚至有了“益生元蛋糕”。与此同时,各种不同菌种、不同菌群数量出现在了食品的标签上,“100%活性”、“长双歧杆菌”等一些专业词语让消费者无从选择。如何区别益生菌与“益生元”?哪个对人体健康更重要呢?
其实,益生菌是对人体有益的菌群,而益生元则是益生菌的“食物”,补充益生元是为了给益生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更有利的环境。因此,益生菌与“益生元”是合理协同互为补充的关系。
最早也是目前最普遍用作发酵酸奶的两种菌种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种菌按照目前普遍的说法已经不被称为益生菌。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规定了10种可以用于保健食品生产的益生菌菌种主要是指乳酸菌,如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元比较常见的有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等。
目前,从生产上来看,有两种技术用来保持乳制品的活性,一种是益生菌发酵或发酵后活菌注入乳制品,常见于酸奶或饮品;一种是采用包埋技术,就像给益生菌穿了个保护层,常见于乳酸菌制剂、奶粉、蛋白营养粉等食品。菌群的活性会在很多情况下降低,如运输、待售环节冷藏不好,菌群活性就会降低。此外,人体内胃酸、胆汁胰液、肠液等都会降低细菌活性。
所有的益生菌都是乳酸菌。添加益生菌的主要目的是让它“定植”在消化道内。益生菌要起到作用,首先是要活菌,其次要能停留在肠道中,也就是所说的“定植”。打个比方来说,酸奶中的菌只是过客,而添加的益生菌是为了让它住下来一段时间。
益生菌除了调节肠胃菌群平衡的作用以外,还在预防女性泌尿系统感染、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提高番茄红素、叶黄素等植物性化学物质的活性、降低胆固醇和乳腺癌的发病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如果正常人群使用的益生菌食品不含有益生元,那么也可以吃一些天然含有低聚糖的食物,如山药、洋葱、香蕉、胡萝卜等。每天一杯豆浆所含的双歧因子也可满足一个正常人一天的需求。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是一种膳食补充剂,通过选择性刺激一种或少数种菌落中的细菌的生长和活性而对寄生产生有益的影响,进而改善寄主不可被消化的食品成分。好的益生元在通过上消化道的时候大部分不被消化而能被肠道菌群发酵,重点是它只刺激有益菌群生长。
我们都知道,膳食纤维是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的,不过它对益生菌来说却是必需的“食物”。益生元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比如,给益生菌提供营养,或通过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来减少益生菌的竞争对手,富含益生元的食物小仅能促进有益菌的繁殖,还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益生元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选择性增殖的作用,能让有益菌群在肠道内占优势,同时抑制有害菌生长,减少有毒物质的形成,保护肠道黏膜和肝,预防肠癌的发生。
益生元FOS、XOS等都是水溶性膳食纤维。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特点就是有持水性,能让肠道中的十结粪便变软、体积变大,引起排便反应,预防、治疗便秘,促进肠道蠕动。益生元被肠道有益菌利用之后会产生有机酸,进而抑制有害菌、致病菌,中和肠内代谢毒素,净化人体内环境,让肠道保持微生态平衡。
水溶性膳食纤维吸收水分之后形成的凝胶会吸附肠道内的胆固醇和胆汁酸,之后排出体外,促进肝脏合成更多的胆汁酸,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也可通过益生菌的繁殖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