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半发酵茶
二、半发酵茶有哪些
什么是半发酵茶半发酵茶的制造,为中国制茶的特色。全世界的茶叶制造,没有能较其做法之繁复,变化之复杂、手段之细腻,也当然无一能及其品质之优越者。
套句俗话说正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中国茶叶在唐时即已盛行民间饮用,由于民生之富庶及王室对茶之要求,遂使茶叶之产制日益精进,从陆羽茶经之制造法到宋蔡襄“茶绿”,可以看出制茶方式、形态之演变。自宋以来,武夷山产制之茶,已开始驰名天下,如龙团、凤饺、御苑玉芽等贡品,都是武夷茶区的特产。台湾居民祖先,远自大陆移入,制茶技术,亦传自大陆。半发酵茶的鼻祖,应始自严茶,依此为蓝本,再参照铁观音或白茶的加工技术,可依各地传人不同之品种,配合季节,茶芽的特性,靠经验之累积及技术的修正,才演变成今日文山包种、老田寮的乌龙,一定型式不同色香味的半发酵特色产品。
顾名思义,半发酵茶的发酵应在50%。其实,半发酵茶只是一泛称,轻酵如包种茶,重如铁观音,举凡在红茶与绿茶之间,皆可称之。
发酵之定义,换言之就是酵素的氧化,其科学依据假定,绿茶中,儿茶素的含量是100%,则包种茶减少12.7%左右,乌龙茶减少58.7%左右,红茶减少87.2%左右,换句话说,以儿茶素为依据,包种茶的儿茶素含量为87.3%,乌龙茶为41.3%,红茶仅为12.8%。儿茶素含量越多,水色越浅,反之越深,松柏长青茶与冻顶青茶,属较特殊之一种,其儿茶素含量在70.80%,氧化了20%一30%。
半发酵茶的制造,前述的氧化作用只是过程中,诸多化学变化的一种,由于其成品多属高级茶,品质之控制无法随心所欲,即使加工技术已非常高超,尚须加上天时、地利的配合,工作辛劳,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一直是尚未克服的难题。
制造半发酵茶的首先要考虑的是茶树之品种,这也是半发酵茶四种类型中相同的要件,这样才能保持优良品种的特质,产制技术亦以品种为中心,从育苗、栽培、采摘,均有一定法则。如银针之摘一心,乌龙之一心二叶,寿眉之采至第三叶.包种茶之嫩叶对口开面存点芽为优。
半发酵茶有哪些半发酵茶,别名乌龙茶,有许多种类,如: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等。它既有不发酵茶(如绿茶)的特性,又有全发酵茶的特性,主要营养成分是茶多酚和咖啡碱。
乌龙茶(青茶):属半发酵茶,其工序主要有鲜叶、凋萎(晒青、晾青)、做青(摇青)、杀青、揉捻、毛火烘焙、包揉、足火、烘干等。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
广东乌龙(凤凰单纵、凤凰水仙、岭头单纵等)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