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制作方法及流程_​白茶的制作工艺步骤

文章目录

一、白茶简介

二、白茶制作方法

白茶简介

白茶是我国特产,主产于福建省福鼎、政和、建阳、松溪。唐、宋时已有关于白茶的记述,所谓“茶贵白”就是认为茶色白者是品质上乘的象征。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毫,叶背色泽银白,叶面灰绿的白茶,其品质特征的形成,一是采摘多毫的幼嫩芽制成,二是制法上采取不炒不揉的晾晒烘干工艺,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目前白茶依照采摘标准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采自大白茶或水仙品种嫩梢的肥壮芽头制成的成品称“银针”。采自大白茶或水仙品种嫩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成品称“白牡丹”或“水仙自”。采自菜茶群体种的芽叶制成的成品称“贡眉”。由制“银针”时采下的嫩梢经“抽针”后,剩下的叶片制成的成品称“寿眉”。

白茶的制作方法及流程_​白茶的制作工艺步骤

白毫银针外形肥壮、白毫披覆、色泽银亮.香气清鲜毫味浓,滋味鲜爽微甜,汤色浅杏黄、明亮。产地不同,品质略有差异:福鼎银针银白色,滋味清鲜;政和银针银灰色,滋味鲜爽浓厚。

白牡丹叶张灰绿或暗绿,叶背白毫银亮,毫心肥壮,叶张肥嫩、波纹隆起,叶缘微向叶背垂卷,芽叶连枝,叶片抱心呈花朵形;毫香显,味鲜醇、不带青气和苦涩味,汤色杏黄、清澈明亮,叶底浅灰,绿面白底,叶脉微红。

贡眉采自菜茶群体种的芽叶制成,其外形叶张小,毫心也小,叶色灰绿带黄,形似眉毛。高级贡眉微呈银白色,品质次于白牡丹。

寿眉不带毫芽,叶色灰绿带黄,香低带青气,味清淡,汤色杏绿色,叶底黄绿粗杂。

白茶制作方法

白茶是福建的特种外销茶,产子福鼎、建阳、政和等县。它是采收茶芽或叶芽,放在一定的设施内,让其萎凋后加工干燥而成的不发酵茶类。

白茶种类因茶树品种而不同,采自大白茶品种的称“大白”,采自水仙品种的称“水仙白”,采自菜茶的称“小白”。又因采摘标准而不同,如选采大自茶单芽制成的称“银针"(亦称“白毫银针”);选采嫩梢芽叶,其成品茶色泽调和如花朵,称为“自牡丹”。白牡丹宜采“三白”,即一芽二叶,芽与叶均带白毫的为宜,银针须采第一真叶刚离芽体但尚未展开的芽头,然后剥离真叶制红绿茶,单用芽身制成银针。其制作法;

1.萎凋:

白茶萎凋的方式有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等三种,以室内自然萎凋所制成的品质为最佳。但萎凋应及时,不要做隔夜青,否则会降低品质。

(1)室内自然萎凋。

鲜叶采回后,立即摊放在竹筛上,用两手持竹筛边缘加以转动,使叶子均匀撒开俗称“开青”若有重叠应轻轻挪开,以免叶色变黑。然后静置架上,让其自然萎凋,不要翻动。萎凋时间约35~45小时。萎凋至7~8成干,叶片不贴筛,芽叶毫色发自,叶色由浅绿转为深绿或灰绿,芽尖与嫩梗呈翘尾,叶缘略带垂卷,叶面有波纹状,嗅之无青气时即可进行拼筛。

(2)复式萎凋。

将“开青”后的鲜叶放置在微弱的日光下晒10~20分钟(具体晒青时间视目光强弱灵活掌握),待叶片略失光泽,稍呈软萎状态时,转入室内进行自然萎凋。春茶前期阳光较弱时,少量进行品质尚好,夏季气温高,目照强,不宜采用。

拣剔。拣去黄片、老叶、茶梗、茶籽以及其他夹杂物等。拣时动作要轻,防止折断芽叶。

以上是正常天气的白茶初制技术,仅进行自然萎凋而不经过烘焙,即可及时装袋投售。装袋时注意不可重压或足踩,以保持芽叶完整。

(3)加温萎凋。

连续雨天可采用管道加温或萎凋槽加温萎凋。但温度要掌握30℃左右,摊叶厚度需薄些。采用管道加温萎凋,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8~30℃,相对湿度65~70%,萎凋室以不密闭为宜。加温萎凋总时间掌握在34~38小时。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