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一本医学杂志上看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位中医师给一位危在旦夕的重病患者看病,所开的药方中附子的用量达到了100克之多。众所周知,附子有毒,一般剂量基本在3~10克,100克的大剂量完全可以使人中毒,在常人看来这并不可行。可事实上,这位患者不但没有因中毒身亡,反而原有的疾病被治好了,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我给大家讲述这个案例,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不对症治疗,再名贵的补药也可能成为毒药;如果做到对症治疗,即使是有毒的药也可能成为救命的宝贝。再举个例子,俗话常说“白菜豆腐保平安”,一碟白菜豆腐,看似普通,却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神奇食疗功效,理论依据便在于对症了。所以,我要提醒平和体质的朋友,在饮食上务必要做到吃对食物、选对菜。其实,不仅平和体质者需要如此为之,其他类型的体质者也应如此。那么,怎样做才能吃对食物、选对菜呢?这要建立在全面了解食物的四气五味的基础之上。下面就随我一同深入其中吧!
1.食物的四气
食物的四气通常是指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关系,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不同。除了这四气之外,平性食物也应该算是四气中的一分子,取平和之意。从中医角度来讲,寒凉类食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的作用,而温热类食物则具有温中散寒、助阳的功效。
2.食物的五味
《灵枢经·五癃津液别》中记载: “水谷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意思是说,水谷进入口中,味道有五种,各有各的作用,各入对应的脏腑。这就是食物具备五味的理论依据。平时,我们所讲的五味,通常指酸、甜、苦、辣、咸,是通过口尝而获得的不同感知。举个例子来说,杏味酸,饴糖味甜,苦瓜味苦,辣椒味辣,食盐味咸。这五种味道的功效各异,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甜味具有补益、缓急止痛的作用;苦味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辣味具有发散、行郁的作用;咸味具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掌握了食物的五味,也就可以了解食物对人体的不同作用,对维持平和体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