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适量饮用药酒
不宜过多饮用药酒,应适量,切不可多饮滥服。多饮会引起头晕、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即使是滋补类药酒也不宜多服,如过量饮用含人参的补酒,可造成胸腹胀闷、不思饮食;多服含鹿茸的补酒则可引起发热、烦躁,甚至鼻出血等症状。
2.应因人而异饮用药酒
选用药酒应因人而异。体形消瘦的人因为偏于阴亏血虚,容易生火、伤津,所以宜选用滋阴补血类药酒;体形肥胖的人偏于阳衰气虚,容易生痰、怕冷,宜选用温阳益气类的药酒;怀孕和哺乳期间的妇女不宜使用药酒;行经期间的妇女也不宜饮用药酒;老年人新陈代谢慢,所以服用药酒应减量;儿童和青少年不宜服用药酒;酒量好的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酌量增减,酒量不好的,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治疗量,也可以用温开水稀释后再服用。
3.应辩证饮用药酒
饮用药酒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症状进行使用。比如体虚的人应该服用补酒;血脉不通的人应该用行气活血通络的药酒;体寒的人宜喝温的药酒,而体热的人饮酒宜清。
4.应内外区别饮用药酒
药酒分外用和内服两种,多数不能混用。外用酒一般都含有有毒物质,外用人体吸收较少,内服的话有毒物质容易被人体吸收,容易发生中毒现象。有些疾患,比如皮肤疖肿、局部瘀肿,外用药酒直接与病变部位接触,见效快。另外,某些药酒的有效成分要与胃酸发生反应才能起作用,所以外用无效。
5.应适时饮用药酒
人体十二脏气血运行规律与时辰密切相关,早上5-7时为肾所主,所以行水利湿的药酒应在清晨服用,化痰止咳类药酒也应在早晨服用。午前阳气升发,适宜服用益气升阳类药酒。正午阳气升腾之力最大,服用发汗解表类药酒更能把邪毒驱逐出去。晚上21~23时肾脏功能虚衰,服用滋养阴血类药酒可更好地发挥药效。强心安神类药酒应在临睡前服,以便卧床后及时进入睡眠状态,提前服用会影响工作和生活,高空作业者不宜白天服用药酒,容易引发事故。另外,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病位疾病的服药时间,胸膈以上的疾病,如肺脏、头面部疾患,最好在饭后服用,这样药物有效成分向上,更容易接近病位。胸腹以下疾病,如脾胃、肛肠处疾患,最好空腹服用,这样有效成分向下以靠近病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果疾病在四肢和血脉,宜晨起空腹口服,因为这时四肢血流快,且胃内容物少,有效成分容易吸收,可更快发挥作用。病在骨髓,应晚饭后服用,这时人体代谢活动缓慢,生长激素分泌旺盛,有效成分缓慢吸收,药效持续更长时间。为了达到更好的药效,通常饭前服、空腹服都宜在饭前10~ 60分钟服用,饭后服宜在饭后15~ 30分钟服用,睡前服宜在睡前10~30分钟服用,晨起服宜在早晨起床后10~ 30分钟服用。
6.应严格掌握禁忌症
有一些疾病应禁止服用药酒,比如高血压、中风、肝肾系统疾病、浸润性或空洞性肺结核、心功能不全、糖尿病、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湿疹等病。还有一些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都不宜饮用药酒。
7.药酒饮用温度要适宜
药酒最宜温服,热饮伤肺,冷饮伤脾,所以,热饮冷饮都不可取。
8.饮酒疗程应遵医嘱
任何药酒的饮用都应遵照医嘱,切不可乱服、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