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的分类方式及具体分类

文章目录

一、按研究内容分类

二、按药膳食品性状分类

三、按治疗作用分类

按药膳制作分类

按研究内容分类

1.药膳配药学

是以中医中药理论为依据,研究药食性能、用膳者体质或疾病状况、药物和食物配合,以便达到保健治疗疾病目的的一门科学。研究者根据中医理论,将单方或古验方经过筛选,择其疗效高的处方,按照药物与食物的一定比例配方。如桃仁粥,是选用一定剂量的活血养血药物(桃仁10g,生地10g),与一定剂量益气养血的食品(如粳米100g,桂心粉2g,红糖50g)配制而成,药食配伍,具有活血通经,养血止痛之功,用于中医辨证为瘀血内停证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

药膳的分类方式及具体分类

2.药膳炮制学

是研究药膳烹调前对药物和食物初步加工处理的学科。它是根据医者处方所用药物的要求,进行炮制。药物经过炮制后,可以增强药性,制其毒性,以便符合保健治疗的需要。如天麻鱼头,将天麻选好,洗净泥土,盛于米饭上蒸煮,使其吸取米液之精华,然后开片,放入鱼头上,精心蒸制。

3.药膳烹调学

是研究药膳制作的学科。药膳厨师根据医者处方,将炮制后的药物和食物,按照药膳制作工艺进行烹调,以便制出色、香、味、形俱全而疗效又好的药膳菜肴。药膳烹调的目的,是使药物和食物配合,更好地发挥保健食疗作用。

4.药膳食物学

是研究药膳用药物和食物的学科。对药物、食物的来源、科属、性味、归经、成分、功效、应用、宜忌、用法、用量进行研究,以便药、食结合配方,达到充分发挥药食功效的作用。如益智安神的龙眼洋参茶,西洋参性寒凉,龙眼肉性温热,二者配伍,可避热祛寒,使之平和,可用于老年气血两亏之健忘失眠、心悸气短者。

5.药膳管理学

是研究药膳管理的学科。药膳管理既是中药材企业管理,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药店管理;似同饮食管理,但又不完全同于饮食管理,在经营和管理上,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管理人员除应当具备一般饮食行业经营工作要求的业务知识外,还应当掌握一定的中医、中药和药膳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按药膳食品性状分类

(一)流体类

1.汁类

由新鲜并含有丰富汁液的植物果实、茎、叶和块根,经捣烂、压榨后所得到的汁液。制作时常用鲜品。如用于热病后烦渴的西瓜汁、雪梨汁;用于气阴两虚型噎膈食难的五汁饮;用于血热出血证的鲜荷叶汁。

2.饮类

将作为药膳原料的药物或食物经粉碎加工制成粗末,以沸水冲泡即可。制作特点是不用煎煮,省时方便,有时可加入茶叶一起冲泡而制成茶饮。如急性肠胃病可饮姜茶饮;风寒感冒可饮姜糖饮。

3.汤类

将要做药膳的药物或食物经过一定的炮制加工,放入锅内,加清水用文火煎煮,取汁而成,是药膳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食用汤液多是一煎而成,所煮的食料亦可食用。如用于脾胃虚寒的温补鸡汤;用于肾虚腰痛的地黄田鸡汤等。

4.酒类

是鲜果发酵或将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白酒,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而成。如用于风湿痹症的虎骨酒,补肾助阳的鹿茸酒等。

5.羹类

以肉、蛋、奶或海产品等为主要原料加入药材而制成的较为稠厚的汤液。如补肾益气、散寒止痛的羊肉羹,壮元阳、强筋骨的什锦鹿茸羹等。

(二)半流体类

1.膏类

亦称“膏滋”。将药材和食物加水一同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成的半流体状的稠膏,具有滋补、润燥之功,适用于久病体虚、病后调养、养生保健者长期调制服用。如补髓添精的羊肉膏,用于须发早白的乌发蜜膏等。

2.粥类

是以大米、小米、秫米、大麦、小麦等谷物为主料,配合具有养生食疗作用的食物或药物,加水煮熬而成半液体的食品。中医历来就有“糜粥自养”之说,故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及病后、产后脾胃虚弱者。如养肝明目的羊肝粥和健脾、开胃、止泻的鲜藕粥。

3.糊类

由富含淀粉的食料细粉,或配以其他药食,经炒、炙、蒸、煮等处理水解加工后制成的干燥品。内含糊精和糖类成分较多,开水冲调成糊状即可食用。如补肾乌发的黑芝麻糊和润肺止咳的杏仁粉。

(三)固体类

1.饭食类

是以稻米、糯米、小麦面粉等为主料,加入具有补益且性味平和的药物制成的米饭和面食类食品,常见米饭、糕、卷、饼等种类。如益脾胃、涩精气的山药茯苓包子,健脾利湿的芸豆卷,益气养血的参枣米饭等。

2.糖果类

以糖为原料,加入药粉或药汁,兑水熬制成固态或半固态的食品。如健脾和胃、祛痰止咳的姜汁糖,清热润肺化痰的柿霜糖。

3.粉散类

是将具有食疗作用的五谷、坚果或中药等研成细粉,温水冲开即可食用。

如补中益气的糯米粉,醒脾和胃、理气止呕的砂仁藕粉。

4.菜肴类

是按其食疗作用配伍鱼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蔬菜果核等植物性食物或中药,调制成的荤菜类、素菜类、药膳。如凉血止血的木耳炒黄花,补肝益肾的枸杞炖鸡等。

按治疗作用分类

药膳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养生保健类、治疗疾病类、抗老益寿类和美容养颜类四类。

(一)养生保健类

养生保健类的药膳,主要是供无病但体质偏弱的人员食用,具有养生保健,增强体质的功效,适用于体弱或无病的人平时服用。

1.补益气血药膳

适用于平素体质素虚或病后气血亏虚之人,如十全大补汤、八珍糕等。

2.调补阴阳药膳

适用于机体阴阳失衡之人,如具有补阴作用的桑葚膏,补阳作用的冬虫夏草鸭等。

3.调理五脏药膳

适用于心、肝、脾、肺、肾五脏虚弱、功能低下之人,以酸、苦、甘、辛、咸五味来补养肝、心、脾、肺、肾五脏,如健脾膏、补肾膏、茯苓包子等。

(二)治疗疾病类

治疗疾病的药膳,主要是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药膳进行治疗,尤其对慢性病患者最为适宜。

1.解表药膳

是用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类药食组成的药膳,具有发汗解肌透邪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和外感病的初期,如壳莫粥、姜糖饮等药膳。

2.祛痰止咳药膳

是用化痰或止咳平喘类药食组成的药膳,具有止咳祛痰,润肺平喘的作用,适用于痰喘咳嗽的病证,如贝母雪梨、银耳羹、杏仁猪肺汤等药膳。

3.清热药膳

是用性寒凉的药食组成的药膳,具有清热解毒,止渴生津的作用,适用于热性病证,如银花散、西瓜汁饮等药膳。

4.温里药膳

是用性辛温或辛热的药食组成的药膳,具有振奋阳气,温散寒邪的作用,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的病证,如附子羊肉汤、干姜散等药膳。

5.祛湿药膳

是用淡渗、温燥或祛风湿类药食组成的药膳,具有淡渗利湿、燥湿化浊,祛风除湿等作用,适用于水饮内停证、湿浊困脾证或风湿痹证等病证,如豆蔻汤、茯苓包子、根冬瓜、三蛇酒等药膳。

6.消食药膳

是用消食导滞类药食组成的药膳,具有开胃健脾,消积化滞的作用,适用于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和饮食积滞证,如山楂汤、萝卜粥、益脾饼等药膳。

7.安神药膳

是用养心安神类药食组成的药膳,具有养心安神,镇静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心脾两虚之心悸、失眠等证,如枣仁粥、龙眼莲子羹、百合鸡子黄羹等药膳。

8.理气药膳

是用气香辛温类药食组成的药膳,具有调畅气机、行气止痛、顺气降逆等作用,适用于气滞、气逆证,如陈皮鸡、丁香鸭、佛手酒等药膳。

9.理血药膳

是用辛温入血分的药食组成的药膳,具有养血理血,活血化瘀或凉血止血等作用,适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血虚、血瘀,或出血证等。例如,凉血止血的小蓟饮、槐花茶、藕汁红糖饮等,以及活血化瘀的桃仁粥、当归鸡、红花酒等药膳。

10.泻下药膳

是用泻下或润下类药食组成的药膳,具有通便消积、逐水活血的作用,适用于热结便秘、宿食停积、水饮留聚以及瘀血等证,如郁李仁粥、胡萝卜蜂蜜汤等药膳。

11.熄风药膳是用柔肝潜镇类药食组成的药膳,具有熄风镇静,平肝潜阳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以及血虚风动之眩晕证,如菊花肉片、天麻鱼头等药膳。

(三)抗老益寿类

抗老益寿类药膳,主要适宜于年老体弱的人食用。老年人气血虚衰,五脏虚损,特别是肾虚、肝虚、脾虚,免疫力降低,出现发脱齿落、目暗耳聋、筋骨皆衰等衰老表现。因此,年老体弱者应以清淡、熟软、补益养生为主,适当服用健脾、补肾、养肝养血及提高免疫功能的药膳,以达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1.益智药膳

以补益心脾为主,适用于老年智力降低,以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记忆力减退之人,如酸枣仁粥、柏子仁炖猪心等。

2.明目药膳

以养肝明目为主,适用于视力低下、视物昏花之人,如枸杞羊肝汤、菊花决明粥、首乌肝片等。

3.聪耳药膳

以补肝益肾为主,适用于老年耳聋、耳鸣,以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听力减退之人,如磁石粥、猪肾粥、首乌黑豆粥等。

4.固齿药膳

以补肾填髓为主,适用于老年体虚、牙齿松动脱落者,如八宝鸭、金髓煎等。

5.乌发生发药膳

适用于脱发、白发以及头发稀少者,如黑芝麻山药米糕、《积善堂经验方》中的乌发蜜膏等。

6.延年益寿药膳

以补益肝脾肾、调和气血为主,适用于老年平素调养,强身健体,养生防病之人,如清宫寿桃丸、茯苓夹饼、人参汤圆、归芪鸡、附子羊肉汤、海参豆腐等。

另外,老年人多见气虚血瘀证,药膳配伍中可适当配伍活血化瘀类药食。

(四)美容美体类

1.增白祛斑药膳以舒肝补肾为主,适用于皮肤上有黑点、黑斑、色素沉着者,如白芷茯苓粥、珍珠拌平菇等药膳。

2.润肤美颜药膳以滋阴养血为主,适用于老年皮肤老化、松弛,面色无华者,如沙苑甲鱼汤、笋烧海参等。

3.减肥瘦身药膳以健脾利湿泻浊为主,适用于肥胖者,如荷叶减肥茶、参芪鸡丝冬瓜汤等。

按药膳制作分类

药膳制作主要有炖、焖、蒸、煮、熬、炒、卤、炸、烧、烤、烩、煲、泡、拌、粥、糕、糖、汤、酒、饮等20余种。如炖法的“十全大补汤”,焖法的“枣杏焖鸡”,蒸法的“天麻鱼头”,煮法的“石斛花生”,熬法的“银耳羹”,炒法的“枸杞桃仁鸡丁”,卤法的“丁香鸭”等。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