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料
山药30克,茯苓30克,熟鸡蛋黄3个。
制法
将山药、茯苓切成块,烘干,再研成细粉,放入盛有凉开水的大碗内调成浆。将山药、茯苓浆倒入小锅内,用小火一边烧、一边不断用筷子搅拌,煮熟后,加鸡蛋黄,继续煮熟即成。
用法
每天1次,作早餐食用。
功用
健脾止泻,补肾健骨。用于脾气不足、久泄不止、乏力少气、骨质疏松症等辅助食疗。
注释
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山药有刺激小肠运动、促进肠道内容物排空作用,对脾虚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山药含薯蓣皂苷,是合成女性激素的先驱物质,有滋阴补阳、增强新陈代谢的功效。
有关茯苓的神话,民间是这样流传的:从前有个员外,生有一女,名叫小玲,家有一个帮工叫小伏。小玲长大了,见小伏聪明能干,诚实上进,就悄悄爱上了他。不料,员外发觉了此事,当然不悦,认为贫富悬殊,岂能联姻!于是托媒,想趁早把小玲许配给一富家子弟。小玲和小伏得知后,两人商定,当夜就从家里逃出,住进一个小山村。
由于小玲得了风湿病,常常卧床不起,小伏日夜照顾她。有一天,小伏进山为小玲采药,忽见前面有只野兔,他挽弓一箭,射中兔子后腿,野兔拖着受伤的腿,仍向前跑,小伏紧追不舍,追到一片被砍伐的松林开阔地,忽然兔子不见了。他四处寻找,发现在一颗松树桩旁,一个形大似球的东西上插着他的那支箭。于是,小伏拔起箭,棕黑色球体表皮裂口处,白似番薯。他惊奇地把这种东西挖回家,烧了一锅,当做番薯,同小玲吃个精光。不料第二天,小玲觉得身体舒服多了,小伏非常高兴,并经常挖这些东西给小玲吃,小玲的风湿病也渐渐痊愈了,因为这种药是小伏和小玲第一次发现的,后人就称之为“茯苓”了。传说可以是假的,但茯苓能利湿则是可靠真实的。茯苓,自古被视为“中药八珍”之一。《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药,说它“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清代慈禧太后将茯苓作为日常补品来享受,命令御膳房制作茯苓饼,还经常用茯苓饼赏赐有功的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主要功用为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可以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停饮不食、脘闷腹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有利尿、增强免疫、抗肿瘤、抗菌、镇静、降血糖、保肝及抗胃溃疡等作用。
鸡蛋黄味甘,性平。功能滋阴养血、润燥息风、健脾和胃、清热、镇静消炎。主治心烦不眠、热病痉厥、虚劳吐血、呕逆、下痢、盗汗、肝炎、肺结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