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茎。又名粉草。春、秋季采挖。带皮甘草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为佳。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胃、心、肺经。生用性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蜜炙,微温,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补而不骤,泻而不速,应用广泛,故有通行十二经之称。亦常作甜味类调味品。
【成分药理】所含甘草酸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抑制艾滋病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的增殖,抑制黄曲霉素By诱发肝癌前病变和二乙基亚硝胺所致肝癌发生,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血脂,对多种药物、代谢产物、细菌毒素、农药、食物中毒,均有解毒效果;所含甘草酸、甘草次酸具有抗炎、抗肿瘤作用,甘草次酸钠用于治疗子宫癌、直肠癌、膀胱癌;甘草浸膏、甘草黄酮均具有保肝,和镇咳祛痰作用;炙甘草提取液能抗心律失常;甘草还能抗氧化,抗利尿,抗惊,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镇痛,与白芍的芍药苷有协同作用;促进胰液分泌。
【作用功效与应用】
1.益气养心用于心气虚之心悸,脉结代,《伤寒类要》单用炙甘草水煎服;心气心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多梦(贵州市《秘方验方》)单用炙甘草,水煎分次服。
2.益气健脾用于脾气虚衰之气短乏力,食少便溏,伍党参、山药、茯苓,水煎服。
3.祛痰止咳用于痰多咳嗽,伍甜杏仁水煎服。
4.缓急止痛用于肝脾不和之腹中挛急痛,伍白芍、木瓜、香附,水煎分次服;以柔肝调脾,缓解挛痛;阴血不足,筋失所养之挛急痛者,与大剂量白芍伍用煎服。
5.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蕴结之乳痈肿痛,疮疡肿毒。以生甘草伍金银花水煎内服;咽喉肿痛,伍桔梗煎汤饮;食物、药物及农药中毒,以生甘草与绿豆熬汤内服。
6.调和药性用于大寒、大热、寒热相杂之品,均以甘草调和其性。
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传染性肝炎;婴幼儿腹泻(生甘草2~3克,加15毫升沸水泡服,每日1次)。
【使用禁忌与注意】水煎内服,3~10克。若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致肝阳上亢,血压升高,水钠潴留,浮肿等反应。湿盛中满、水肿忌用。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