糌粑是藏族比较特色的传统美食,也是藏族牧民常吃的一种主食,它属于藏语的译音,当有客人来到藏族同胞家中的时候,主人经常会拿出香喷喷的奶茶和炒面给客人吃,糌粑的做法主要是两道工序,第一道是炒青稞,第一道第二道就是魔糌粑,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糌粑的做法。
糌粑的做法
糌粑的加工制作分两道工序:一是炒青稞,二是磨糌粑。炒前将青稞用水洗净,晾干水汽。用陶罐爆青稞花:先将粗沙粒倒入罐中加温,直到罐底将近烧红,立即将适量青稞倒入罐中,握住双耳将罐端起摇动。几分钟后,罐内冒烟并发出青稞的爆裂声。待爆裂声基本停止,青稞花即爆成,用铁筛将沙子漏尽。用铁锅炒青稞花:将适量青稞倒入铁锅,逐渐加热,并不断用灌木枝条刷在锅中翻动,以使青稞受热均匀,直到爆出青稞花来。昌都及林芝地区和藏北牧区用平底铁锅,有时加沙子,但大量炒青稞时则不加沙子。因灶前温度高,掌握火候的人往往汗流浃背。若做精糌粑,青稞花还要装入皮口袋用脚踩踏,剩下青稞花心。磨糌粑的时候多用水磨,水磨安在水渠上或天然溪流上。下磨盘固定,上磨盘与木制水轮轴杆固定连接。轴杆穿过下磨盘中央的孔下伸,下端安水轮,由轴杆带动上磨盘转动。上磨盘有进口料,进料口上端安一固定的皮漏斗,内装青稞花。在漏斗下端绑一横木,横木末端垂直地安一短棒,与上磨盘边缘接触。磨盘转动就震动木棒,青稞就徐徐流入磨盘进料口,不断摸出糌粑来。昌都地区则插一棍在漏斗内,下端悬在进料口,磨盘转动时同样震动漏斗口。藏族的水磨在高原传统的粮食加工工具里是比较有效的器械,表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直到今天仍广泛使用。
主要成分
糌粑是用青稞同洗净的细纱混合经火炒熟,再将细沙筛除后磨成粉而成。糌粑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其含量约为13.5%,脂肪为2%,碳水化合物为75%,十七种氨基酸为14%左右;无机盐类富含有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富含维生素B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