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体检尿常规查什么

在体检当中,尿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规检查,主要的检查项目是有尿比重、尿酸碱度、白细胞、亚硝酸盐、尿蛋白等等。尿液中的物质可以判断身体部分组织是否正常,比如尿蛋白如果过高,说明可能肾脏功能是出现问题,需要及时做好复查和诊断。

有关女性尿常规体检的项目,主要有以下这些:

1、尿比重(SG)成人任意尿低比重尿:见于尿崩症、多囊性肾或使用利尿剂及水分摄取过多者。高比重尿:见于糖尿病、充血性心脏衰竭、脱水、呕吐。

2、尿酸碱度(PH)酸度在5至8左右(正常)大于8可能有尿路感染、发炎或肾功能不良等情形。小于5可能正值饥饿状态或酮酸症。

3、白细胞(LEU)尿中白细胞增加,表示泌尿道有发炎现象。

4、亚硝酸盐(NIT)细菌感染。

5、尿蛋白(PRO)病理性蛋白尿:肾脏发炎、肾病症候群、发高烧、妊娠毒血症等情形。

6、尿糖(GLU),糖尿病。

7、尿酮体(KET),糖尿病。

8、尿胆原(UBG)过高,表示可能有溶血性黄疸、急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若没有,表示可能有胆道阻。

9、胆红素(U——BiL)正常尿中没有胆红素如有(+)有胆道阻塞或肝脏疾病。

10、尿红细胞(ERY)尿路结石、肾脏发炎或泌尿系统癌症等。

11、尿液颜色黄绿色、尿浑浊、血红色等就说明有问题。

尿常规检查误区

一、红细胞陡然增多

红细胞的沉渣参考范围是0——2/HP,但常常会有病人拿着超出范围的验单找医生,担心自己“肾出血或是下尿道出血”,而实际上很多妇女检查完后都被排除在外,因为她们的“结论”是根据经期尿样得出的,不可靠。

妇女尿中常混有阴道分泌物,红细胞陡然增加其实很可能是因为正当例假期间,在尿液提取中,红细胞是非常重要的“考查对象”。

女性经期或排卵期一定不能做尿常规检查,因为这时候的红细胞形态是被破坏的,而且数量也会改变。另外,憋尿同样也会大大破坏红细胞的形态,而且尿液的PH值也随之改变。

二、尿蛋白增加

蛋白波动,有时显示阳性也不能就说明病人一定是肾炎,尿蛋白是一种比较“活泼”的东西,它在一天24小时之内的变化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定性试验又较粗略,有时显示阳性也不能说明病人一定是肾炎,故应多次测定才可确定。

蛋白在人体直立太久状态下、剧烈运动后、喝大量牛奶后都可能产生,检查时也要避免生理性蛋白。另外,尿标本不宜用防腐剂;最好用离心后的尿试验;尿PH值宜调至7.0,并及时检查。此外,作定量时,宜用24h尿肌酐定量来评价尿液标本的质量。

正常人的尿蛋白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定量小于150mg/24h(如超过即“蛋白尿”)。阳性者不用害怕,尤其是男性,可能是刚刚进行过剧烈运动,这样情况下蛋白增加一点也不奇怪,所以要进一步作定量检查。

三、尿酮体检查呈阳性

尿中出现酮体可能意味着机体缺乏足够的胰岛素来代谢葡萄糖,需要脂肪来供能,多见于代谢不好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很多病人在进行饥饿疗法或是不吃早饭到医院验血,同时作了尿酮体检查,在这样的情况下,平时没有的酮体呈阳性可能就出现了,但这未必表示病人酮体中毒。

酮体假“中毒”最常见便是饥饿状态下的测试,所以患者应该“填饱肚子”后再进行检查。

另外,如果孩子在急性发病时也可能出现酮尿,寒冷、剧烈运动后紧张状态、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可能导致尿酮体增加。

四、尿色检查变黄

尿色也是常规检查中一个重要而且市民“喜欢自己判断”的项目。健康状态下的尿液应该呈现黄色或淡黄褐色,但尿的颜色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尤以与尿色素的关系最大。专家认为,尿色素由肾脏产生,排泄量固定,所以尿液颜色的深浅基本与尿液的比重相平行。大量饮水,尿量增多时尿色淡或无色;反之尿少,尿浓缩呈深黄色或浓茶色。

专家说,尿色确实可以判断出很多疾病的问题,如尿色淡且量过少,可能提示肾功能不良;暗褐色或近黑色则可能是高铁血红蛋白尿、血尿。

五、尿味变臭

尿液放久了都会自动变臭,因为尿液里的分子会不断分解、腐败。尿液放置过久,在细菌作用下,也可产生氨臭,故尿臭味的确定应该以新鲜尿及时检查为原则。市民不要因为久置尿液“难闻”就认为自己有病。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