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什么意思

宫颈癌不仅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高的恶性肿瘤问题,也是一种死亡率相对较高的问题,所以每一个女性都应该做好护理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并且在宫颈癌的发病早期,如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这样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避免癌细胞向其他部位扩散。那么宫颈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是什么意思呢?

宫颈鳞状上皮病变(CIN)的术语是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被广泛使用的病理诊断。然而近20年来大量的研究揭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HPV感染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CIN并非是程度不同的连续的单一病变,而可以分为两类临床病理过程有明显差异的病变:低度病变和高度病变。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它属于癌前病变,还不是人们所说的癌。因为这种病变,大部分人可以逆转为正常,特别是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部分病人可以维持在原有的病变状态;一小部分人可进展为原位癌或微小浸润癌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临床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的低度、中度及重度上皮内病变,特别是中度或高度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其中实际包含有极少的原位癌或微小浸润癌的存在。这是因为,所取得的组织是临床通过活检钳咬取的很小的组织。它在某种个别情况下,还不能完全反映宫颈病变的全貌,这里有医生经验的差异等因素。这是常规咬取活检所存在的问题。所以,在一定的情况下我们提倡小组织多点活检。另外对中、高度上皮内病变的患者进行宫颈锥切治疗。这种治疗我们称之为诊断性治疗。就是说在手术或高频电刀锥切治疗后,最终标本经病理检查仍诊断为中、高度上皮内病变,即该病人已经达到了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治疗目的。

当然,这部分病人还应定期随诊,特别是HPV感染者或锥切组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原位癌、早期浸润癌的患者,锥切处理原则上只达到了一个诊断的目的。临床仍需要根据病理检查的最终结果及切缘情况,做严密随诊或进一步的扩大手术范围、采用其它手段的治疗。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