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凌晨三、四点被尿憋醒,通常是因为睡前喝太多水、精神因素等非病理性原因造成的,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的话,可能是病理性的因素,比如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疾病,要及时的去医院治疗。
1、喝多了水:睡前喝大量的水或利尿饮料,或者吃西瓜、冬瓜、雪梨等水分较多的食物,可以导致肾脏循环中血液容量增加,产生更多的尿液,当膀胱储存到一定量无法排出时,就会出现尿憋醒的情况。睡觉前应控制水分摄入量,并在入睡前及时排空尿液;
2、心理因素:如果睡着的时候精神过于紧张,就会导致膀胱压力增加,从而引起尿意,晚上容易被尿憋醒。推荐睡前放松心情,学习释放压力;
3、其他:女性妊娠期间,会因胎儿生长挤压膀胱,导致膀胱体积发生变化,容易出现尿频的情况,所以要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此外,长时间处在寒冷的环境中,还会使机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尿量增加,出现尿憋醒的情况,建议及时调高空调温度,防寒保暖。
1、尿道疾病:如尿道炎、膀胱炎、结石、肿瘤等,都有可能会对膀胱造成刺激,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推荐尽快到医院泌尿科做B超、尿常规等检查,对症治疗,若有炎症,可口服左氧氟沙星、头孢克洛等抗炎药物。如为结石或肿瘤,可采用冲击波碎石或外科手术切除肿瘤;
2、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糖尿病等,可导致尿中血糖浓度升高,不易被肾小管吸收,出现尿量变多的情况。可以通过服用阿卡波糖、盐酸二甲双胍等药物来控制血糖,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3、其他:如高血压、水肿、膀胱过度活动症过度活动症、膀胱过少等。高血压、水肿等利尿药物如呋塞米可引起排尿增多,可到医院就诊,看看有没有调整。若膀胱活动过度或膀胱容量太小,就应该做膀胱锻炼,比如憋尿训练、盆底肌锻炼等,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