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由于崩与漏二者常相互转化,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来潮无周期规律,出血量多如山崩之状,或量少淋漓不止。崩漏的中医病因可概括为虚、热、瘀三个方面。具体有敷脐疗法、穴位贴敷、针刺疗法、耳针疗法、穴位埋线、艾灸及推拿等。那么崩漏可用耳针吗?下面小编介绍耳针疗法穴位与效果、注意事项。
四、耳针疗法
1.适应证崩漏,月经来潮无周期规律,出血量多或量少淋漓不止。
2.操作方法
(1)取穴:肝、脾、脑点、子宫、内分泌、皮质下、肾。每次取4~5穴。(2)方法:①针刺法:用毫针中度刺激,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皮内埋针法:特制的小型皮内针埋于耳穴处,2~3小时以手轻轻按压穴位1次,留针1~2天后取下,每2~3天施治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天左右。③耳穴压豆法:每片胶布剪成0.5cm×0.5cm大小,耳郭用75%酒精消毒,用生王不留行籽贴压上述耳穴,均用手按压3分钟,施以同等量刺激,以耳郭小血管充盈及患者感觉耳发热、微痛为宜。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3~5天更换1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3.疗法特点耳针疗法是用针刺、埋针或压豆等方法刺激耳郭上的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早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有“耳脉”的记载,《内经》则较详尽地论及耳与经脉、经别、经筋、脏腑气血的关系,以及藉耳诊治疾病的经验。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目而走空窍……其别走于耳而为听……”后世医家对于耳郭诊治疾病的机理也有很多探索,如《太平圣惠方》载有:“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气血……则耳聋。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有络于耳。”4.注意事项(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2)外耳患有溃疡、湿疹、冻疮破溃诸症时,暂不宜针刺。
(3)严重心脏病、严重贫血、年老体弱、过度疲劳等患者,慎用或不用,并要防止晕针。如用毫针治疗,一般隔天1次。
(4)用埋豆法则每隔5~7天1次,耳穴一般轮流使用。同一耳穴,无论用哪种方法治疗,次数以5~10次为宜。
5.临床应用
张素英等耳针及耳穴贴压法治疗肝肾阴虚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3例,耳穴针刺子宫、肾、肝、脾、内分泌、膈、脑点,留针30分钟后,以生王不留行籽贴压上述耳穴,每天按压3~5次,3~5天更换1次。观察3个月的月经周期,结果痊愈5例,好转26例。
李可欣等运用耳穴压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内生殖器、卵巢、脑垂体、神经系统皮质下、内分泌、肝、脾、肾等耳穴。耳部压热、压红3天后揭下,两耳穴位交替使用。每日按压4次,每次5分钟,1个月为1个疗程,其总有效率为91.1%,且痊愈后复发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