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前后诸症中药贴敷管用吗?贴敷疗法中药方与效果、注意事项

绝经前后诸症

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称为绝经前后诸症。西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中医认为妇女“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素体阴阳有所偏衰,加之情志、产育、环境等因素影响,致肾阴阳平衡失调而发病。本病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个月或2~3年,严重者可长10余年。早期多表现为血管舒缩和情志异常,如烘热汗出、烦躁、失眠等症状;继而出现生殖器官萎缩异常症状,如阴道干涩、外阴瘙痒、盆底功能障碍等;晚期可出现骨质疏松、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调理得当,可有效改善症状,顺利度过此人生阶段,预后良好。如未能足够重视,未施以必要的改善措施,或失治或误治,可导致情志异常、骨质疏松症等疾患,影响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妇女身心健康。

西医治疗多用激素补充治疗为主,提倡最小剂量雌激素补充,以改善绝经症状,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但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和药物副作用。中医临床可分为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及肾阴阳俱虚证,治疗上平调肾中阴阳。偏于肾阴虚者滋阴补肾,偏于肾阳虚者温阳补肾,涉及他脏者应兼以健脾、调肝、宁心、调理气血。常用的外治法包括穴位敷贴、脐疗、药枕、足浴、针刺、耳针、穴位埋线及推拿法等。

一、贴敷疗法

(一)单穴贴敷

1.适应证绝经前后潮热汗出、乍寒乍热、汗出怕冷、失眠多梦、小便频数之阴阳两虚型。

绝经前后诸症中药贴敷管用吗?贴敷疗法中药方与效果、注意事项

2.操作方法

(1)处方:二仙汤大膏药(《实用中医内科大膏药手册》)。主药:仙茅30~75g,仙灵脾45~75g,当归、巴戟天各45g,黄柏、知母21~45g。辅药:生姜、葱白、干姜、薤白、韭白、蒜头、干艾、侧柏叶各6g,槐枝、柳枝、桑枝、菊花各24g,苍耳子、凤仙草、莱菔子、花椒、乌梅各3g,发团9g,桃枝24go(2)取穴:肾俞穴。

(3)方法:上药各用油适量,以干药1斤用油3斤、鲜药1斤用油1斤计算,分熬丹收;再入铅粉30g,陀僧、松香各12g,赤石脂、木香、砂仁、官桂、丁香、檀香、雄黄、明矾、轻粉、降香、乳香、没药各3g;另用龟胶、鹿胶各6g,酒蒸化如前下法。制成膏药,将适量膏药贴于肾俞上,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3.疗法特点肾俞穴为肾气转输之处,有滋补肾阴、强健脑髓、利腰脊功效,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二仙汤大膏药能温肾阳、补肾精、泄肾火、调冲任,有效治疗妇女绝经前后诸证阴阳两虚证。

4.注意事项

(1)操作前先调节好室温,注意保暖,避免患者受凉感冒。

(2)治疗者应注意观察患者敷药部位皮肤有无药物过敏现象,有无皮损及水疱。治疗时感觉皮肤疼痛及有水疱者,应立即停止治疗。有水疱者,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疱内渗液后,定期换药包扎,预防感染。

(二)多穴贴敷

1.适应证绝经前后诸症中的肾阳虚证,症见烘热汗出、心悸失眠、夜寐多梦、头晕耳鸣、腰腿酸软、形寒肢冷、夜尿清长等。

2.操作方法

(1)处方:菟丝子方(《中国贴敷治疗学》):菟丝子100g,巴戟天100g,熟地黄60g,牛膝60g,肉苁蓉60g,附子60g,鹿茸60g,党参60g,远志60g,茯神60g,黄芪60g,山药60g,当归60g,龙骨60g,五味子60g。

(2)选穴:肾俞、关元、三阴交、神阙等。根据患者的症状,酌情选用其他穴位配合。如有心悸、失眠等心神不交症状者,可选用心俞、神门;有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等症状,可选用肝俞、太溪;有怕冷、面浮肢肿、腰背冷痛者,可选用脾俞、命门等穴。

(3)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麻油熬,黄丹收。取药物适量敷于各穴,每日1次,每次2~5小时,15~30日为1个疗程,连治3~6个疗程。

3.疗法特点本法所用药物以菟丝子、巴戟天、熟地黄、肉苁蓉、附子、鹿茸补肾阴阳为主,远志、茯神、龙骨交通心肾。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通过穴位皮肤对这些药物的吸收,使这些药物循经到达脏腑,起到治疗的目的。更年期症状多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关,尤其与肾、肝、心关系密切。通过对相应穴位药物渗透和持续刺激,能调节脏腑功能,发挥经络腧穴及药物对人体的调节作用。

4.注意事项

(1)所贴部位要严格消毒,皮肤破溃或红肿处贴敷应慎重。

(2)注意药膏的软硬度,防止膏药干燥而造成皮肤裂伤。

(3)注意贴敷物的温度,避免因膏药过凉而粘贴不牢或因过热而烫伤皮肤。(4)穴位贴敷后,应外加固定,防止药物脱落或移位。贴敷过程中未加覆盖物时,要保持适当的体位。

(5)有药物过敏体质者,不宜使用药物贴敷。

5.临床应用

李海英,薛青自拟更年散贴穴治疗更年期综合征98例。药物组成:熟地黄50g,山萸肉50g,淫羊藿30g,郁金20g,远志10g,细辛3g,用粉碎机把药物制成粉末,凡士林调成糊状,放入容器中备用。入睡前,用75%酒精擦洗每个穴位后,将调好的中药糊约6g放入敷贴中。把敷贴贴在穴位上,再按摩3~5钟,以穴位处有热、胀感为止。若有严重的烧灼疼痛、起泡,应停止使用;若无明显不适感时,应在贴敷后48小时更换,30天为1个疗程。98例中治愈46例,好转3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5.7%。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