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灸哪些部位好?穴位治疗的效果、注意事项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及子宫体肌层以外其他部位的一种疾病,是妇科疑难病、常见病之一。中医学将其归为“痛经”“癥瘕”“月经不调”“不孕”的范畴,治疗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原则,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外治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采用中药灌肠及针刺、耳穴压籽、灸法、贴敷等穴位疗法。那么子宫内膜异位症灸哪些部位好?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穴位治疗的效果、注意事项。

穴位疗法

穴位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具体方法,包括针刺、艾灸、耳穴压籽、贴敷疗法等。

1.适应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气虚血瘀或寒凝血瘀型,症见面白或青、喜温、小腹拒按、月经夹有血块。

子宫内膜异位症灸哪些部位好?穴位治疗的效果、注意事项

2.操作方法

(1)针刺配合艾灸:针刺选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外陵、水道、气穴(双侧)、气旁、太溪(双侧)、子宫(双侧)。将皮肤局部消毒,用40mm毫针快速针刺,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于经前5天开始施针,连续治疗10天,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出针后,用艾炷于腹部穴位施行灸法,每次灸3壮,在月经前1天疼痛时开始施灸,每天1次,痛消即止,连用不超过3天。

(2)针灸结合刺络放血:于经前一周时开始针刺双侧公孙、列缺、三阴交,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并艾灸关元穴30分钟,每天1次。于行经第一天加配点刺放血(取双侧次髎及17椎穴),隔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14天,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3)灸法结合穴位注射:以温阳散结活血药物为主制成药饼,将药材研粉,用时做成直径2cm,厚0.5cm的药饼,穴位为中极、关元和次髎、气海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隔药饼灸1次,每次灸3壮,2个月为1个疗程。穴位注射选次髎、足三里、地机、三阴交、丰隆,每次选用2个穴位,每个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2mL,隔日交替选穴,每2个月为1个疗程。

(4)耳穴电针:选取耳穴子宫与皮质下或者神门与内分泌(均为双侧)作为主穴,随证选取肝、肾、交感穴中1~2穴作为配穴。消毒穴区皮肤,选取规格为0.22mm×25mm的一次性毫针垂直刺入穴区敏感点2~5mm,使针身能稳定而不摇摆,进行捻转补泻。实证者施以泻法,虚实夹杂者用平补平泻,每穴行针30秒;再连接电针仪,同侧子宫与皮质下或者神门与内分泌为一组电极,给予频率50Hz的连续波刺激,刺激强度为0.5~0.8mA,每次留针30分钟;起针后,以消毒干棉签按压针孔30秒。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自月经干净后次日开始,共治疗3个疗程(即3个月经周期)。

3.疗法特点

(1)中医认为肾主生殖、肝主疏泄,肝肾功能失常会影响冲任,导致血瘀气滞,不通则痛。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基本,但由于治疗周期长,需要长期服药;活血化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刺激胃肠道,也使患者无法长期坚持配合用药。而针灸可以避免这一不良反应,可有效改善痛经症状,且后续镇痛作用较为持续。(2)列缺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任脉相通,而任起胞中,故针列缺有调理子宫、气血,以及散诸阴经之寒邪的作用。公孙亦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冲脉相通,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冲脉也起源于胞宫,与血室相通,故针刺公孙可以调节全身气血,理气调血以止痛。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经相交会之处,故可同时调理脾肝肾,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临床上用来调气行血、理血调经。关元是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之处,灸关元不仅可起到局部治疗作用,使温通经络止痛的作用直达子宫,而且还有益肾壮阳、培元固精、通调冲任、理气逐寒的功效。次髎穴属足太阳膀胱,它对男女生殖泌尿系统疾患有效,具有理气止痛、化瘀调经的作用,所以三棱针点刺次髎穴放血可以祛除瘀血,也可以通过膀胱经与肾经的联系起到益肾、调理胞宫的作用。17椎位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之下,恰好位于督脉所循行的线路上,而督脉起于胞中,故三棱针点刺17椎穴放血可通过督脉与肾及胞宫间的联系,起到温肾阳、散寒邪、祛瘀血的作用。

(3)隔药饼灸结合穴位注射,既能调节全身的免疫、内分泌功能,又能温通气血、活血化瘀、调节盆腔血液。全身作用和局部作用相结合,温肾疏肝,活血化瘀,起到止痛、消除盆腔包块作用。

(4)耳穴电针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抑制血浆前列腺素E2分泌,减轻盆腔局部炎性反应, 以及升高血浆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 Fia)水平,抑制血管及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

4.注意事项

(1)针灸时避免患者处于过度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状态。

(2)针刺前需询问是否有怀孕可能,以免针刺腹部、腰骶部等穴位而引起子宫收缩,引起流产。

(3)有出血性疾病者不宜针刺。

(4)皮肤感染、溃疡、肿瘤等部位不予针刺。

(5)需针刺下腹部穴位者,需于针刺前排空膀胱。

(6)使用电针时,勿使患者感觉疼痛。

5.临床应用

母丽杰观察针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外陵、水道、气穴、气旁、太溪、子宫等穴,辅以艾炷施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收治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给予针法和灸法结合治疗,结果显效29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针法配合灸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显著。

金亚蓓等将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 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耳电针组和体电针组以观察耳穴电针治疗EMT痛经的临床疗效。耳电针组刺激耳穴子宫、皮质下、神门、内分泌等,体电针组刺激体穴天枢、气海、关元、三阴交、地机、子宫等,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耳电针组痊愈2例,显效5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体电针组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总体疗效相当,两组痛经程度评分治疗后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第3次月经时,耳电针组评分低于体电针组。两组治疗后第3次月经时与治疗后第1次月经时比较, 血浆PGE, 含量均下降明显,血浆6-Keto-PGF。含量均升高明显; 治疗后第3次月经时耳电针组与体电针组比较, 血浆PGE, 含量较低, 血浆6-Keto-PG Flc含量较高。结论:耳穴电针和体穴电针均可有效治疗EMT痛经, 但耳穴电针比体穴电针具有更加持久的镇痛作用; 抑制血浆PGE 2分泌, 减轻局部盆腔炎性反应, 以及升高血浆6-Keto-PG FFi。水平, 抑制血管及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 这有可能是耳穴电针和体穴电针治疗EMT痛经的作用机制之一。

曾睿等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40例,比较温针灸、普通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取关元、中极、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普通针刺组不加温针灸。以15天为1个周期,停针2天,4个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效(P<0.05),治疗组在痛经、腰骶痛、肛门坠胀、月经不调、性交痛、不孕症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陈广贤将8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受试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28例,温针灸对照组29例,醋酸戈舍瑞林对照组28例。治疗组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月经前1周内取穴三阴交、肾俞、次髎;月经期后取穴血海、子宫、关元。温针灸对照组予温针灸治疗,取穴同穴位埋线组。醋酸戈舍瑞林对照组予皮下注射醋酸戈舍瑞林治疗。均在经前1周内开始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穴位埋线疗法、温针灸疗法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都有确切的疗效,且在缓解痛经、降低血清CA125值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各具优势。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