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身痛针灸哪些部位?针刺疗法穴位与效果、注意事项

产后身痛是指妇女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等症状。俗称“产后风”,又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等。那么产后身痛针灸能治好吗?针灸哪些部位?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针刺疗法穴位与效果、注意事项。

针刺疗法

1.适应证产后关节酸楚,肢体麻木,甚则疼痛,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痛无定处,或冷痛剧烈,宛如针刺,得热则舒,或关节肿胀、麻木、重着。

2.操作方法

(1)针刺法:以补益气血、活血通络止痛为治则,选五脏背俞穴、膈俞、大椎穴为主穴。根据疼痛关节部位的轻重不同,在病变局部选择相应的腧穴:手、足关节疼痛,取八风、八邪、内庭、太冲、中渚、合谷、后溪、申脉;肘、膝关节疼痛,取曲池、手三里、犊鼻、鹤顶、委中;颈、肩关节疼痛,取大杼、风池;腰、髋关节疼痛,取腰阳关、命门、秩边等进行治疗。

产后身痛针灸哪些部位?针刺疗法穴位与效果、注意事项

(2)温针灸:①血虚证:取上星、风府、肺俞、三阴交、太溪、足三里等穴。若两肩疼痛,则在上述基础上,再加肩三针、天宗、秉风;上肢疼痛,加曲池、手三里;下肢疼痛,加环跳、承扶、风市、殷门、委中等穴。②风寒证:取风池、大椎、肺俞、膈俞、足三里、内关等穴。根据两种不同病情,进行对症针灸。在留针的过程中,于针柄上或裹以纯艾绒的艾团,或者是取2cm长的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上,距离皮肤2~3cm,然后再将下段点燃施灸。在燃烧的过程中,如果患者感觉灼烫难忍,可以在穴位上放置一块硬纸片,用来减少火力。共治7~30天。

(3) 针刺联合TDP灯照射法:主穴:气海、关元、曲池、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风池、大椎,并在疼痛局部选取3~8个配穴。针刺前均常规消毒,大多主穴用补法,但风池、大椎、曲池、阳陵泉及配穴用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出针。同时配合TDP灯照射腹部神阙穴周围, 1天1次, 连续10天为1个疗程。

3.疗法特点

采用温针灸等治疗,不但具有物理的热能刺激,还具有生理的无菌性灼伤刺激,起效快,疗效好,易于操作,限制条件较少,无不良反应。对产后身痛患者实施温针灸,能够激发患者的经气,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虚实调和的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

4.注意事项

(1)针刺法及温针灸:嘱患者卧硬板床休息,治疗期间不宜多坐立及走动。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经期禁用。

5.临床应用

李滨对50例产后身痛患者使用温针灸方式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P<0.05)。及时对产后身痛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因为耽误病情而引起患者继发的顽固性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使用温针灸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曹海波观察温针灸治疗产后身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常规组采用针刺配合电针、TDP照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温针灸治疗对产后身痛患者的身心症状改善有一定的疗效。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