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饮食应注意什么?老年人饮食禁忌及注意事项

文章目录

一、老年人健康饮食的十项法则

二、老年人饮食注意事项

老年人的饮食禁忌

老年人健康饮食的十项法则

①质量要好。老年人的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需用较多的蛋白质来补偿组织蛋白的消耗。如多吃些鸡肉、鱼肉、兔肉、羊肉、瘦猪肉及豆类制品,这些食品所含蛋白质均属优质蛋白,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②数量要少。研究表明,过分饱食对健康不利。老年人每餐以九分饱为宜,尤其是晚餐。

老年人饮食应注意什么?老年人饮食禁忌及注意事项

③饮食要热。生冷食物易引起胃壁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并反射性地引起其他内脏血循环量减少,不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尤其不宜食用。

④饭菜要烂。老年人牙齿常有松动和脱落,咀嚼机能变弱,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减少,胃肠消化功能降低。因此,老年人的饭菜要做得软一些,烂一些。

⑤味道要鲜。老年人食欲较差,吃东西往往觉得缺少滋味。因此,为老年人做饭菜时要注意色、香、味。

⑥菜味要淡。老年人摄入太多的盐,会给心脏、肾脏增加负担,易引起血压增高。专家建议,老年人一般每天摄盐量以6-8克为宜。

⑦营养要全。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为平衡吸收营养,保持身体健康,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如有可能,每天的主副食品种类应保持在10种左右。

⑧蔬菜要多。新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保护心脑血管和防癌防便秘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理想食品。老年人每天的蔬菜摄入量应不少于250克。

⑨水果定时吃。水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金属微量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对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为保持健康,老年人每餐饭后应吃些水果。

⑩吃时要慢。老年人吃饭要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促进消化。另外,吃得慢些也容易产生饱胀感,防止进食过多,影响身体健康。

老年人饮食注意事项

1.不贪饱。

俗语说:过食伤身;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胃肠;若要身体好,吃饭不过饱。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老年人消化能力减弱,胃肠适应能力较差,暴饮暴食不但会增加胃肠的消化吸收负担,造成消化不良,还会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猝死。因此,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节制饮食是延年益寿的主要法宝之一,尤其是晚饭更要注意少吃。

2.不贪成

味觉不敏感的老年人吃东西时常觉得索然无味,所以喜欢吃口味重的食物,特别是觉得偏咸的食物吃起来才有味道、才香。但是,盐是高血压的诱发剂。盐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多盐必定会造成其在人体内吸收的水分增多,这样容易使肾脏负担增加,常见的是水肿症状加重,血管周围组织的水分因此进入I缸管,使血液总量增加,不但增加了心脏的负担,还会使血压居高不下,容易引发其他疾病。可见,对于老年人来说,更不可吃得过成,以免引起水肿和加重心肾负担;同时贪咸也不利于预防高血压和中风等病症。

3.不贪杯。

适量饮酒对老年人的身体有一定的益处,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效果,但是饮酒过量的话,就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了。特别是老年人,不能贪杯。原因之一,大量的酒精会刺激食道和胃黏膜,引起充血,并导致食道发炎、胃炎和胃溃疡。酒精的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90%~95%的酒精都通过肝脏代谢,而老年人的肝脏处于衰退期,大都患有脂肪肝,贪杯会加重对肝脏的损害,使肝细胞渐渐失去解毒能力,形成肝炎,并易由此发展成肝癌。原因之二,大量酒精的长期刺激可以使心脏发生脂肪变性,降低心脏的弹性和收缩力,影响其正常机能。长期饮酒可使血液中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给心脏带来威胁,有高血压的老年人,酒后脑溢血的危险更大。原因之三,酒精还会造成体内B族维生素的缺乏,例如维生素B1缺乏症,会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影响胃肠正常蠕动,使人食欲不振、情绪不稳定、身体疲劳、肌肉酸痛。原因之四,酒精作用于大脑皮质,继而影响皮质下中枢和小脑活动,使人出现步态蹒跚,走路不稳,动作笨拙,加大了老年人跌倒的风险,而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受伤外,还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4.不贪精。

因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牙齿不好,既要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证其消化吸收,又要注意不过多食用精加工食品,因为大量的营养物质是存在于粮食表面下的糊粉层和胚芽之中,过细的研制会导致许多营养物质,特别是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丢失。而适当选食粗粮和糙米,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老年人牙齿的咀嚼功能,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保持牙齿的稳固,还可以延缓牙齿和牙周组织的衰老过程。此外,由于粗粮和糙米制品容易使人产生饱腹感,因而可以有效地帮助老年人避免各类营养素的过多摄入。而且,粗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又可增加人体对食物消化吸收后的废弃物体积,使之较快地排出体外,从而降低了各类毒素侵害机体的可能性。同时糙米胚芽中含有的维生素E是天然的抗氧化剂,有利于维持人体细胞膜的正常功能,从而延缓机体老化的过程。粗粮富含膳食纤维特别是可溶性膳食纤维,有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的作用,对预防老年人多发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都有好处。

5.不贪凉。

冷饮对于青年人来说,只是对消化系统有些不良刺激,而对于中老年人就不同了,由于心脏正好位于食道和胃的后上方,大量的冷饮可导致心血管的痉挛,诱发心绞痛,甚至导致心肌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患者如果不忌食冷饮甚或大量食用冷饮,会由于冷而突然刺激胃肠道,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病情,并容易诱发脑溢血。

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另外,老年人钙流失严重,缺钙患者较多。冷饮中的香精、香料、柠檬酸与体内的钙离子结合后,会使得血液中游离的钙减少,影响儿童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对于老年人来说,则将会诱发缺钙性抽搐、骨折、肌肉疼痛及疲劳等。因此,中老年人夏季吃雪糕、冰激凌时,要有意识地节制,刚从冰箱拿出的西瓜、汽水、啤酒等,也要稍微放一会儿再吃,以免对心脏产生不良刺激。

老年人的饮食禁忌

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中,除了巧妙安排一日三餐和遵循饮食原则外,还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哪些饮食习惯宜坚持,哪些饮食习惯应该摒弃;哪些食物应多吃,哪些食物宜少吃,对老年人的健康都非常重要。

宜每天吃适量水果

水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它除了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外,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既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又能有效地预防肠癌。老年人每日应适量吃些水果,如苹果、香蕉、葡萄等,但患有糖尿病的老人不宜食用含糖量较高的水果。

宜补充植物性蛋白质

与动物性蛋白质相比,含有植物性蛋白质的食物中,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应混合摄入这两种蛋白质,以提高吸收利用率和营养价值。老年人每天应限制动物性蛋白质食物的摄取量,并在饮食中添加富含植物性蛋白质的食物进行营养补充。

宜多吃补脾益肾的食物

老年人大多五脏虚弱,气血不足,补养应以调补脾肾为主。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可多吃山药、红枣、芡实、扁豆、薏苡仁、栗子、糯米、黑米、高粱、燕麦等都具有健脾补气作用的食物。在补脾健胃之外,还应注意补肾,补肾可分为补肾益精和补益肾气两种,补肾益精的食物有海参、牡蛎肉、淡菜、甲鱼、鱼鳔、黑芝麻、桑葚等;补益肾气的食物有核桃仁、莲子、猪腰、虾等。日常饮食中可适量食用。

宜食用藻类食品

老年人体内的微量元素流失速度加快,日常的饮食又不能完全满足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此时可多食用些藻类食品,如紫菜、龙须菜、裙带菜、马尼藻、海带等,以使体液保持弱碱性。海藻类食品所含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康复,如海带中的甘露醇有脱水、利尿作用,可治疗老年性水肿、肾功能衰竭;紫菜中的牛磺酸可防老年人的大脑功能衰退。

忌油脂摄取过多

老年人摄取油脂应以植物性油脂为主,动物性油脂(猪油、牛油等)尽量少吃。最好是多元不饱和脂肪(玉米油、橄榄油等)和单元不饱和脂肪(花生油、葵花油、粟米油等)轮换着食用,以保证各种脂肪酸的均衡摄入。在烹调食物时,要尽量避免油炸的方式。

忌食物过于精细

精米、精面的糠麸明显减少,缺乏食物纤维,容易引起结肠癌、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便秘、痔疮。因此,老年人更需要食用“完整食品”,即未经过细加工的食品或经过部分加工的食品,这些食品富含营养和微量元素,可保证老年人的营养供应。

忌乱喝药酒

很多老年人喜欢在白酒中加入人参、枸杞、蛤蚧或者其他中药材泡酒喝,这些药酒多用于治病,不适合正常人强身健体。中医理论认为:药若对症,香附、大黄也补;药不对症,人参、鹿茸也毒。老年人最好不要随便喝自制的药酒,如有需要,需在医生指导下饮用。

忌生吃海鲜

生鱼片、鲜生蚝等海鲜中,大都有寄生虫和各种病原体,如华支睾吸虫、肺吸虫等。人吃了带有寄生虫的鱼、虾、蟹等海鲜食品后,这些幼虫就会穿过人的肠胃壁进入血管或淋巴,聚集在肺部、肝脏或脑部,引起相应的病症。老年人的抵抗力下降,更加不能轻易生吃海鲜。

忌“饭后一杯茶”

很多人都有放下饭碗就喝茶的习惯,这种习惯并不可取。实验证明,饭后饮用15克茶叶冲泡的茶水,会使食物中的铁吸收率降低50%。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酸和茶碱会抑制胃液和肠液的分泌。吃完饭就喝茶,茶水会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同时还会加重胃的负担,使腹压增加,对心脏也不利。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