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起老年人失眠的5大因素
二、中老年人失眠的10大原因
三、老年人失眠怎么办?
引起老年人失眠的5大因素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性因素
(1)睡眠不是独立的生理现象,是脑部的一种活动现象,它与觉醒状态构成了最重要的生理性节律--睡眠一觉醒节律,自然衰老过程对这一节律有明显影响。老年人由于神经细胞的减少,自然造成睡眠障碍的出现,常表现为早睡早起和白天不时打瞌睡现象,逐渐发展成为失眠。
(2)老年人多数已经退休或赋闲在家,在环境安静、压力不大的情况下,白天小睡容易增多,到了夜间自然难以入眠,这也是老年人夜间失眠的原因之一。
(3)由于生理原因,老年入夜尿次数增多成为普遍现象。除了利尿剂会增加夜尿次数以外,老年人逼尿肌功能紊乱及男性老年人前列腺肥大也会使得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多,导致夜尿次数增多,从而造成睡眠中断,扰乱睡眠。
(4)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环境因素的变化相当敏感,当他们突然置身于陌生环境中时,很容易引起失眠。由于生理原因,老年人睡眠变浅、易醒周围环境稍微嘈杂即难入睡,或者房间里稍有动静即易醒来。
2.心理因素
老年人容易有不安、烦恼、忧伤、焦虑、怀念、痛苦等情绪改变,容易产生失眠,可表现为入睡困难,总是摆脱不掉大脑里想的事情,以致上床许久,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或者睡不踏实,刚刚睡着,又被周围的响声或噩梦惊醒,醒后再难以入睡;或者入睡困难,醒了又睡,睡了又醒,甚者整晚失眠。
3.不当的睡眠习惯
常见的不当睡眠习惯有:①前一天夜间没有睡好,白天补睡时间过长;②希望晚上睡好而提早上床休息,在床上辗转反侧,导致失眠;③白天过量喝茶、抽烟、喝酒或运动不足等。不当的睡眠习惯会导致部分老年人失眠,也会加重原有的失眠。
4.疾病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躯体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多数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等。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的程度也随之逐渐加重,或者伴有高血压、痴呆、脑梗死、脑出血、震颤麻痹等疾病。此外,老年人中有抑郁状态及抑郁倾向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人,抑郁症多伴有失眠、心慌、大便不通畅等症状。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先前的睡眠会受到这些疾病本身或伴有症状的影响,进一步加重了老年人的失眠。据统计,在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失眠发生率进一步上升。高血压患者中,22. 3%的人有入睡障碍,39. 6%的人存在中途觉醒。糖尿病患者中,54. 6%的人有睡眠障碍。
5.药物因素
失眠是部分临床药物常规剂量治疗时的常见不良反应。在躯体疾病引起的失眠现象中,也存在由于药物阻断而影响睡眠的情况。导致老年人出现失眠的药物主要有:①抗帕金森病药,如左旋多巴。左旋多巴等可以引起老年人失眠,还可以导致噩梦,扰乱睡眠;②降压药,如普萘洛尔和可乐定等;③组胺受体阻滞药,如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④类固醇制剂,如泼尼松龙等;⑤干扰素,如果对此类药物引起的失眠缺乏了解,会导致盲目对症增加镇静催眠药;⑥睡前服了会促使神经兴奋的药物,如氨茶碱、麻黄素、异烟肼等,一旦产生兴奋便难以入睡;⑦夜间服用利尿剂会增加夜尿次数,造成再度入睡极其困难。虽然各类药物引起的失眠发生率高低不一,但是类固醇制剂可以达到20%~50%,干扰素更可以达到60%,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老年人失眠的10大原因人到中、老年,失眠的发生率较高,而且失眠成了困扰中、老年人生活的难题。中、老年人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延长、睡眠不安定、易醒、觉醒次数增加,使睡眠呈现阶段化,深睡时间减少。引起中、老年人失眠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因素:年龄越大,睡得越少,这是众所周知的。神经细胞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睡眠是脑部的一种活动现象,由于中、老年入神经细胞的减少,自然就能引起中、老年入睡眠障碍,而失眠则是最常见的症状。
(2)脑部器质性疾病: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逐渐加重,或伴有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痴呆、帕金森病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都可使脑部血流量减少,引起脑代谢失调而产生失眠症状。
(3)全身性疾病:进人中、老年期,全身性疾病发生率增高。中、老年人多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退行性脊椎病、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等。这些病,可因为疾病本身或伴有症状而影响睡眠'力口重了中、老年人的失眠。
(4)精神疾病:有关资料统计,中、老年人中,有抑郁状态及抑郁倾向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人。抑郁症多有失眠、大便不通畅、心慌等症状,其睡眠障碍主要表现早醒及深睡眠减少。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后半夜睡眠障碍越来越严重,主诉多为早醒和醒后难再入睡。
(5)心理社会因素:各种的心理社会因素,均可引起中、老年人的思考、不安、怀念、忧伤、烦恼、焦虑、痛苦等,都可使中、老年人产生失眠症。主要特点为入睡困难,脑子里想的事情总摆脱不掉,以致上床许久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或者刚刚睡着,又被周围的声响或噩梦惊醒,醒后再难以入睡。
(6)环境因素:这也是引起中、老年人入睡困难及睡眠不安的原因。比如,屋居临街、邻居喧哗、周围环境嘈杂等,亦可使中、老年人难于入睡。环境杂乱不宁,还易将睡眠浅的中、老年人吵醒而不能再入睡。
(7)药物因素:睡前服用了引起神经兴奋的药物,如治疗结核病的异烟肼,治疗喘息的麻黄素、氨茶碱等,易产生兴奋而难以入睡。另外,左旋多巴、苯妥英钠等都能引起中、老年人失眠,左旋多巴能引起失眠,而且还可引起噩梦,扰乱睡眠。夜间服用利尿剂会增加夜尿次数,造成再度入睡困难。
(8)有的中、老年人对睡眠有恐惧感,担心一眠不醒,一旦遇到失眠,心情又十分紧张。情绪一紧张,反过来又影响睡眠;有时即使睡着了,也是噩梦不断,形成恶性循环。
相反,有的中、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睡眠时间太少,加上晚间无所事事,觉得无聊,所以一到天黑就早早上床睡觉,到了夜里3~4点钟,就已经睡了7~8小时;醒来以后,想东想西,使自己难以再度入睡。
(9)白天睡眠过多:中、老年人白天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所以白天小睡过多,也是影响夜间中、老年入睡眠的原因之一。中、老年人一般瞌睡多,在环境安静,无所事事的情况下,白天小睡容易增多。适当控制白天睡眠,则能明显改善夜间的睡眠质量。
(10)夜尿增多:夜尿次数增多是中、老年人的普遍现象,除了利尿剂会增加夜尿次数外,中、老年人逼尿肌功能紊乱以及前列腺肥大,膀胱内残余尿多,也会导致夜尿次数增多,从而扰乱睡眠。
老年人失眠怎么办?老人遇到失眠,首先不要紧张,应泰然处之,寻找失眠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果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对失眠老人是有益的。
1.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按时作息,适当运动,增进全身健康。
2.睡前尽量排除一切杂念、忧虑.恼怒。保持情绪稳定,心胸坦然,是大脑皮层能够迅速进入抑制状态的先决条件。睡前一般不宜较剧烈的活动,不宜看书或阅读文件。俗话说“先睡心,后睡眼”就是这个意思。
3.睡前擦个热水澡或温水泡脚,喝杯热牛奶有助于防止失眠。
4.睡前不宜饮浓茶,咖啡,不宜多饮水,并解完大。小便再睡。
5.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以右侧卧位最好,也可仰卧。忌俯卧,因其影响呼吸,易于惊醒。
6.一般尽量不吃安眠药。如果严重失眠,形成恶性循环,可在医生指导下吃些镇静、安眠药如巴比妥类,水合氯醛、安眠酮, 安定、利眠宁等药。服药时间以睡前半小时为宜。要注意,切勿经常使用安眠药以免形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