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并非食物,食物吃多点少点问题不大,可药物就不同了,剂量过大可能导致中毒,甚至身亡,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作用。因此,合理用药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合理用药,即是指在用药时必须做到正确地选择药物、剂量恰当、给药途径适宜、合并用药合理?合理用药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产生毒性副作用,从而迅速而又有效地治好疾病,恢复人体的健康。
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用药?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诊断准确,对症下药--合理用药最重要的原则。如果诊断不准确,病因未查清楚,那么就不可能做到合理用药,否则,不仅会造成药物浪费,而且会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如对常见的缺铁性贫血,使用肝制剂和维生素B12治疗,这种非适应症用药极不合理,因为肝制剂和维生素B12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贫血或巨细胞贫血。在自选药品治疗时,特别是不要偏信广告,滥用新药,即使有人推荐,也要经过调查了解,并请示医生后再作决定,以免对新药无知而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在病情不明时,切勿滥用药物。
老年人常常有几个脏器同时患病,化验的指标也多种不正常,老年所患疾病也非常复杂,有时老人自己也讲不清楚病史,这就增加了医生对病因诊断的困难。老年人一定要在诊断正确的情况下用药,切不可匆忙用药,以免用药不慎使一些药物积存在体内或加重器官的负担,甚至造成损害脏器的不良后果。遇有老人疾病难以诊断时,不防多请几位专家诊断,以求共识,这样就可以避免误诊或错误用药,防止被药物所害。强烈迅猛和副作用大的药物,老年人使用时要更加谨慎,如强效的降血压药可迅速让老人处于低血压状态,这对老年人来说,它的危害更大。因此,老年人用药要特别小心、谨慎为好,以防被药物所害。
2.熟悉药性,正确选用药物,标本兼治的原则。诊断正确是合理用药的前提,但准确诊断并不等于可以做到合理用药。究竟用什么药治病?必须熟悉药物的性能和药物的治疗作用,也要知道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及同时合用几种药物可能产生的作用,药物是相辅相成的,还是相互拮抗的或增加毒性的,药物的作用时间等等,方能做到正确地选用药物,确定药物的剂量大小和给药的途径,进行合理的配伍。在家庭用药时尤其要注意这点,因为许多人并未系统地学习过药物学,他们对药物性能常常一知半解,因而用药常常不合理。如不少人经常服用速效感冒胶囊治疗咳嗽、头痛、流涕、咽痛,甚至用它来预防感冒。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因为本药内含有人工牛黄、扑尔敏、咖啡因和扑热息痛,其中扑热息痛是一种非类固醇类解热镇痛药,过敏体质人服用,可导致粒细胞减少、过敏性皮炎,若肾功能减退人服用,可致间质性肾炎,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本品大量服用会引起中毒反应,甚至危及人的生命。有人一次服用7粒本品后发生扑尔敏中毒,经抢救才脱险。因此,在不了解药物性能的情况下,不要滥用药物。
标本兼治是用药的重要原则。老年人患有各种各样慢性疾病,对这些慢性疾病的治疗常常治标的较多,例如患有糖尿病者常吃降糖之药,患有高血压者天天离不开降压药,患有前列腺增生者经常吃些利尿等药,……。老年人吃这些治标的药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忽视它也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是在治标的同时也要想方设法治本,尤其是要注意中医的治疗、针灸的治疗,中医治疗往往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调理,具有治本的作用和效果。
3.要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用药时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状况合理用药。例如儿童和老人的用药剂量不宜过大,不能和青壮年一样,因为老年人排泄药物毒性功能有所减退,儿童的体质同成人差别很大,如果老人和儿童用成人的剂量,很可能会发生药物中毒。性别对药物影响极小,但性激素对老年男女病人有不同的作用。因此,用药时必须考虑到性别因素。由于疾病能改变人的生理、生化机能,使人对药物的反应发生变化,因此老年人要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如严重的肝肾病患者,药物使用不合理,药物作用能显著延长或加强,甚至发生中毒。由此可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实事求是是老年人合理用药的重要原则。
4.老年人用药“四不可”原则。①用药剂量不可过大。老年人的肠胃和肝肾功能衰退,对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肝脏解毒功能和血流量均降低,肾脏排泄功能也已减退。因此,他们服药剂量过大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甚至发生中毒反应。对肠胃、肝肾影响大的药物,更应严格控制,剂量一定要适度。如复方阿司匹林,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只能服0.3克,剂量大了会引起大量出汗,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虚脱、休克,发生中毒反应。老年人用药数量,一般规定为:60~ 80岁为成年人剂量的3/4或4/5;80岁以上的为成年人的剂量的1/2。
②用药品种不可过多。老年人常常患多种慢性疾病,因而常常同时服多种药品。这样,不仅会形成用药过多,增加肝、肾、肠胃等负担,而且会造成药物之间的互相干扰、互相抵消和互相作用,降低疗效,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治病,需分清轻重缓急,先抓主要的疾病进行治疗,兼顾第二位疾病治疗,待主要疾病的病情好转后,再治其他的次要疾病,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切不可用药太多太杂。有的老人过于自信,认为“久病成良医”,吃药过多过杂,这是很危险的:
③补药和抗生素不可滥用。补药对老人确实可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和防治疾病,但是,必须对症进补,否则会招致疾病。有些老人片面地认为:补药总有用处。又听了广告宣传,吃补药太多太杂,盲目进补,有的人诱发了体内多种疾病,有的老人把日常用的药,如镇痛剂、安神药当成“平安药”,当成滋补药,这是很危险的。因此老年人不可滥用补药。
抗生素对治疗某些疾病疗效显著,但其副作用不小,尤其对老年人来说,副作用更大,如老年人大量使用含钠盐的青霉素,可使血钾增高,损害肝细胞,对骨髓、心脏、肾脏亦有损害,造成头晕、恶心和肾功能减退等;红霉素、呋喃咀啶的大量使用能在老人的肝胆内郁积,易产生过敏反应,甚至于中毒反应。老年人要选用那些毒性低的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因此,老年人使用抗生素要十分谨慎,不可滥用。
④不可迷信药物。人到老年,内脏、器官等逐渐衰退,会有这样那样的疾病,这是自然现象。有病吃药打针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有些老年人把治病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吃药打针上,迷信药物。这有片面性,因为许多慢性病单靠吃药打针是难以治愈的,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胃炎,腰腿痛等等。治病切不可迷信药物,而要进行养生、综合治疗,通过吃药打针,饮食治疗,保健按摩,气功等等治疗,就能增进健康。便秘和失眠是老年人常见的现象,单靠吃泻药是难以治愈的。通过饮食治疗,喝点蜂蜜水,多吃蔬菜、瓜果,生活有规律,多活动,练气功,养成大便、睡觉定时的习惯,就能得到改善。在必要时,吃一点药,但不可多吃,多吃了会有副作用,更不可迷信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