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架性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

绞架性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疾病介绍

早在19世纪初叶,Wood-Jones(1913)即对这一类型的骨折进行了描述。至1965年,Schneider再次对其加以介绍,并命名。所谓绞刑架(Hangman)骨折系指发生于第2颈椎椎弓峡部的骨折,既往多见于被施绞刑者,故又名绞刑架骨折。这种损伤在临床上时可遇见,在民间被视为不祥之兆,因此患者常有精神方面的压力。

 

绞架性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绞架性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在中医学属外伤瘀血所致“腰痛”、“痿证”、“癃闭”等病证范畴。

二、绞架性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应该如何预防

1、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教会职工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必要的生产和防护知识,严守操作规程,并进行必要的锻炼和练习,使其熟练操作程序。

2、不断改进技术,采用先进的工艺过程,机器设备要经常检修,杜绝麻痹大意心理,工作过程中,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上岗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3、对从事酒精等可干扰注意力的工种,如汽车司机,车床维修等,严禁饮酒,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药物产生的困倦等副作用,常可使注意力涣散,因此身体不舒服时,上班服药要慎重。

4、加强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家庭、工作中的不愉快情绪不带到生产中。这虽然很难做到,但对预防工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极为重要。

5、合理安排职工的作息制度,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约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三、绞架性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有哪些典型症状

当前,绞刑架骨折仍沿用Levine和Edwards于1985年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型:

一、Ⅰ型

系双侧椎弓根骨折,骨折线位于关节突关节的前方,主要引起第2颈椎椎体与后方的关节突,椎板与棘突之间的分离,二者间距约2mm左右(1~3mm),对椎管内的脊髓组织一般不形成压力,因而少有同时伴发脊髓损伤者。

二、Ⅱ型

为在前者基础上暴力进一步加大,不仅骨折呈分离状,且多伴有成角畸形;前纵韧带或后纵韧带断裂,或是二者同时断裂;颈2椎体后下缘可被后纵韧带撕脱出现撕脱性骨折,且骨折端分离程度较前者为大,一般超过3mm,或成角大于11°。

三、Ⅲ型

较Ⅱ型损伤为重,不仅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同时断裂,且双侧关节突前方骨折的错位程度更为明显,甚至呈现椎节脱位状,此时,一般伴有椎间盘及纤维环断裂,并在颈2有三个部位的损伤:

1、椎弓根或椎板骨折。

2、双侧关节突半脱位或脱位。

3、前纵韧带及后纵韧带断裂,致使颈2椎体半脱位或脱位。

四、绞架性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病人的饮食宜忌

一、绞架性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胃肠消化排便的食物。

2、早期应该吃一些活血化瘀、行气消散的食物,比如蔬菜、豆制品、鱼汤、蛋类等。

3、中期可以吃一些帮助和营止痛、祛淤生新、接骨续筋的食物,如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等。

4、后期可多吃一些补益肝肾、补气养血、舒筋活络的食物,可以帮助骨痂生成,比如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等。

二、绞架性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盲目补充钙质。

2、忌不易消化食物。

3、忌多吃肉喝炖骨头。

五、绞架性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发病原因

常由于颈部仰伸暴力造成本骨折。

2、发病机制

此型骨折的暴力方向多来自下颌部,以致引起颈椎仰伸,颅骨可因直接撞击第1颈椎后弓,并传递至第2颈椎后弓而在第2颈椎椎弓根部形成强大的剪应力,当其超过局部骨质承载负荷时,即引起该处骨折。此时,如果仰伸暴力继续作用下去,将会相继造成颈2~3椎节前纵韧带断裂、椎间隙前方分离,以致寰椎压应力增加,并可出现骨折,最终引起高位颈髓损伤,并波及生命中枢面迅速死亡,此为绞刑所发生的全过程。当然,套于颈部的绳索造成的窒息及颈动脉窦反射,是引起死亡的另一主要原因。目前,这种骨折主要见于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急刹车时的颈部过伸)及高台跳水意外,其发生机制与绞刑者所不同的是:前者在致伤过程中除头颈部的仰伸暴力外,尚伴有椎节后方的压缩暴力;后者则为分暴力。

 

六、绞架性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在X线侧位及斜位片上可获得清晰的影像,对骨折线显示不清的无移位者,可加摄体层片或CT片,伴有脊髓神经症状的病例则应行MRI检查,影像上显示骨折线在3mm以内且无成角变形者,多属稳定型;骨折线超过3mm且伴有向前或向后成角变形者,则为不稳定型,严重者,此时也可出现成角畸形。

七、西医治疗绞架性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的常规方法

一、治疗

1、一般病例指骨折无明显移位或易于复位者(多属稳定的Ⅰ型),可卧床牵引2~3周后行头-颈-胸石膏固定6~10周。牵引时头颈应取前屈位;但对已形成前屈成角者,则应先行水平位牵引,而后略加仰伸。亦可选用头环支具固定。

2、骨折移位明显者先行复位。多取后路直视下开放复位,并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也可先行颈前路开放复位及颈2~3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其术式包括:CHTF固定术、颈椎钢板螺钉固定术及植骨融合术等。术后视内固定物制动效果不同而采取颈后路椎板夹固定术(颈1~3)或其他相应的保护措施;但施行植骨术者,仍需颌-胸石膏保护6~8周。

3、过度牵引者这种病例十分少见,实质上,这是脊髓牵拉性断裂的前临界状态。在治疗上,早期病例可放松牵引使其恢复原位;超过3个月以上者,应采取减压+原位固定融合术。

4、伴有脊髓损伤者多为合并中央症候群的病例,并按该种损伤处理。

二、预后

除伴有脊髓损伤者外,一般预后均较好,少有存留后遗症者。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