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阴道炎

过敏性阴道炎疾病介绍

阴道黏膜能够出现类似于鼻、眼、肺及皮肤过敏反应的表现。阴道和外阴是能引起局部或甚至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原进入机体的重要途径。变态反应学家已把阴道包括在过敏性疾病的范围之中。许多被诊断为感染性的疾病也许是被误诊的过敏性疾病,或是继发于过敏现象后的继发感染。

过敏性阴道炎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西医治疗过敏性阴道炎的常规方法

一、药物治疗

1、抗组胺剂:预防性应用抗组胺剂治疗结果报道不一,缺乏开放的和双盲的有关抗组胺剂治疗的研究。

2、色甘酸:在一些患过敏性阴道炎妇女,肥大细胞稳定剂局部处理也可减缓症状的出现。

3、皮质醇类:报道用于对抗组胺剂治疗失败者,但病例甚少。

二、其他治疗

1、免疫疗法:

(1)吸入物疗法:一系列的报道认为用吸入物疗法治疗是缓解过敏性阴道炎症状的免疫治疗之一。主要用于花粉和房尘螨所致的过敏反应。

(2)白色念珠菌:患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行白色念珠菌致敏原治疗,患者均有对念珠菌阳性的直接皮肤实验,症状有缓解。

(3)人精浆:用整个精浆或精液片段皮下免疫治疗。

2、人精浆及精浆和乳胶均过敏患者的处理:精浆过敏症的处理包括避孕套避孕、给予系统抗组胺剂和经阴道色甘酸钠预处理,可考虑用来自于配偶精浆的变应原蛋白行免疫治疗。局部反应患者不主张用免疫治疗。一些妇女精液和乳胶同时过敏,可使用绵羊肠制成的避孕套。但这种避孕套不能预防HIV的感染,男性使用双层的避孕套,外层为非乳胶避孕套,内层乳胶避孕套。

二、过敏性阴道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过敏性阴道炎通常并发细菌感染,引起白带增多,脓臭性白带或血性白带;并发念珠菌感染,出现豆腐渣样白带或者腐乳样白带,同时伴有瘙痒、烧灼、疼痛等症状。

三、过敏性阴道炎应该如何预防

1、避免精液在阴道长久停留

避免长久的精液阴道停留,因为精液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和改变阴道pH值。性交后不要进行阴道的冲洗和外阴的清洗,减少化学物质对这些部位的刺激。

2、用白色无味的卫生纸

为了减低刺激或敏感,还是用无香味的卫生用品,避免使用加添了香剂的卫生巾或厕纸。另外,勿胡乱使用消毒药水作清洗阴道之内,以免刺激幼嫩皮肤引致局部皮肤受损甚至发炎。

3、少穿紧身裤

穿紧身或贴身的裤子如牛仔裤等,夏日宜多穿裙或松身裤,另外亦要避免穿着紧身尼龙内裤,应选择棉质内裤,这是因为女性下体阴暗潮湿,过紧的裤子令下体不干爽,女性患阴道炎的机会亦会增加。

4、避免频繁接触化学物品

避免所有局部用药、腋臭剂、香水、碱性或有颜色的肥皂、泡泡浴、化学物冲洗、脱毛剂、剃毛乳,也要避免过频的清洗习惯。

  5、用无味的卫生棉,不用护翼卫生巾

妇女应该应用无味的卫生栓、卫生棉,不用护翼卫生巾,因为翼部的胶与汗相互混合导致瘙痒和致敏。让患者知道外阴是一潮湿的器官,生理性的分泌是正常的,经常应用护垫影响局部的通风,有利于念珠菌的生长造成过敏。

6、抹下体由前至后

注意下体清洁,内裤当然一定要经常清洗乾净,如厕之后用厕纸清洁下体时,应由前至后的方向抹,避免把肛门的细菌带到阴道,引致发炎。

四、过敏性阴道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1、症状

阴道分泌物增多,为脓血性白带,并有腐烂组织排出,有臭味。合并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分泌物像脱脂乳粉制奶酪样。

可有瘙痒、外阴烧灼样感,成年妇女可有性交困难。

2、体征

阴道检查:阴道黏膜糜烂,表面可有溃疡形成,阴道血管性水肿,呈急性或慢性炎症改变。病程时间长者,阴道可形成广泛而硬的黏连,使阴道狭窄,甚至导致阴道闭锁。

如有阴道、子宫积血、积脓时,肛门检查可触及膨胀的阴道及胀大的子宫。

五、过敏性阴道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一、过敏性阴道炎的适宜饮食

饮食宜清淡,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以驱邪外出。

一些清淡而含有丰富维生素和植物蛋白质的食物,像大豆、糙米、乔麦、豆类制品、栗子、胡萝卜、高丽菜、青椒、苹果、胡桃等则应多去摄取,且平常饮食要营养丰富,才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如此也能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当然如果能再配合适当的运动,及保持乐观的心情,对过敏体质的改善都非常有帮助。

二、过敏性阴道炎的饮食禁忌

1、冰冷的食品。

2、油腻的食品。

3、忌辛辣刺激,以免酿生湿热或耗伤阴血。

4、虾、蟹等咸寒食品。

六、过敏性阴道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可因全身或局部变态反应而引发,故变态反应是过敏性阴道炎的主要原因。

一、致敏原

1、吸入物:1995年以前报道的过敏性阴道炎都是由花粉引起的。1998年,Moraes报道了1例由于房尘螨诱发鼻和阴道症状儿童患者。在1999年,Chiu报道了一成年妇女由于吸入的乳胶导致过敏性阴道炎的发生。所报道的患者阴道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花粉、房尘螨和或乳胶的直接皮肤实验阳性或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阳性,并伴随由其他的变态反应和家族性的过敏反应史。除了直接的经吸入接触外,这些致敏原也能在接触后被系统吸收。

2、食物和药物:食物和药物在阴道内积累导致敏感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这可能发生在摄入后或与性伙伴接触后,性伴侣的精液中可能含有能导致其过敏的食物或药物成分。1978年,Haddad报道1例对核桃过敏的妇女在1次与其丈夫性生活后发生过敏性阴道炎,随后检查其丈夫精液,证实精液中有核桃蛋白的存在。类似的反应也可在丈夫服用药物后,出现过敏反应的药物包括双氯青霉素、硫酸长春碱、美洛西林、阿莫西林等。药物或食物引起的阴道外阴反应除Ⅰ型变态反应外,可能有其他机制的参与。

3、精液:对精液过敏的诊断少见,对精液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不清,在1958年荷兰妇科医师Specken首次报道65岁的妇女性交后发生全身性风疹伴有哮喘,3h后消失,对人精浆的皮肤单刺实验阳性。按性交后可出现症状不同,Bernstein把对精浆过敏的患者按其症状特点分为两组:局部反应组和系统反应组,他们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发现12%的妇女符合人类精浆过敏的标准。

在多数患者,仅出现阴道外阴的症状,表现为慢性经过,无明显的原因,局部轻微的反应可先于系统症状出现,二者的间隔时间可数月至数年不同。系统症状可表现不一,轻者全身瘙痒,重者低血压休克。对精浆过敏患者多数年龄在20~30岁,2/3的患者属遗传性过敏症,大部分对食物过敏。许多患者对不同的男性伴侣发生过敏反应。

对人类精浆发生的系统过敏反应是由IgE抗体所介导的,通常是Ⅰ型变态反应,Ⅲ和Ⅳ型也有报道。临床表现为性交后关节炎、疹、出血性直肠炎、大泡性混合性药疹、接触性皮炎,无保护性交后的反复发作哮喘。精浆蛋白凝胶过滤等电聚焦分析发现分子重量为12~75kD,认为是来自于前列腺。尽管皮肤实验成为全身反应患者的特异性实验,但对于阴道局部患者还不能成为可靠的指标,对精浆过敏的最后确诊标准是用避孕套可以完全地预防。排除经精浆转运食物致敏原或药物代谢导致的过敏是十分重要的。

造成妇女对精浆过敏性增加的男性因素包括输精管切除术、慢性疾病和感染。增加过敏性的女性因素是妊娠、感染、妇科手术和IUD。感染的妇女和感染的性伴侣有较高水平的HLA,也被认为是产生过敏的因素之一。

4、乳胶:对天然橡胶过敏的报道比较普遍,从有轻微过敏反应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接触乳胶后主要发生Ⅰ或Ⅳ型变态反应,接触途径包括避孕套、避孕薄膜、手套、诊断和手术操作。随着用避孕套避孕预防STD的增加,对乳胶过敏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吸入乳胶也可诱发阴道瘙痒。

5、精液加乳胶:一些妇女可表现出对精液和乳胶的同时过敏,如果没有乳胶的避孕套,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6、白色念珠菌: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在健康妇女的发生率为15%,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白色念珠菌是一有效的致敏原,真菌的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片段内含有致敏原。针对白色念珠菌的IgE抗体可引起直接的阳性皮肤实验、激发实验和临床过敏性症状的发生,这些都已在肺部、鼻部和皮肤部位得到证实。

7、寄生物:寄生虫可产生几种过敏反应如哮喘、风疹,由于蠕形住肠线虫(寸白虫)感染是常见的寄生虫病,尤其是在儿童

8、杀精剂:针对杀精剂主要成分壬苯醇醚型IgE可从患慢性阴道炎的妇女阴道冲洗液中发现,壬苯醇醚对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有毒性,显著抑制它们的活性。

二、易导致过敏性阴道炎的行为与习惯

1、性交:复发性阴道炎与性活动密切相关。原因在于性交可造成阴道黏膜微小的擦伤;精液内有高水平的PGIE2和细胞外的细胞器,它们具有抑制免疫活性;由精液造成的IgE介导的疾病;性交改变阴道的pH;受挫或不愉快的性交。

2、夸张的个人卫生习惯:过分的阴道冲洗或外阴的清洁导致使用过量的化学制品,是复发性念珠菌病的显著危险因素。

3、穿衣类型:穿紧身的尼龙或合成的弹力纤维的内衣可引起白色念珠菌的复发增加,这种紧身的内衣在生殖道内产生比较温暖和潮湿的环境适合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4、心理因素:患复发性阴道炎的妇女很有可能患忧郁症,对生活不满,没有自尊,感到生活压力大。性生活不满意,无性快感也十分常见,毫无疑问压力和瘙痒常常有关,这些症状是否为慢性的阴道瘙痒、性交困难和阴道排液所造成的结果还难以确定。

七、过敏性阴道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刺点和(或)皮内皮肤实验:应用常见的可能的过敏性吸入物(房尘螨、花粉、动物上皮等)、食物、可能的药物、白色念珠菌、花粉、乳胶、精液、杀精剂和酶类。

2、血清总的和致敏原特异性的IgE的测定。

3、阴道分泌物致敏原特异性的IgE的测定。

4、阴道分泌物总嗜酸粒细胞计数测定。

5、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敏感物质皮肤接触试验,常见的外阴敏感剂是丙二醇、抗生素、杀真菌药、福尔马林、松香、染剂等。

6、对可能致敏原的阴道诱发实验,这将是一理想的重新造成阴道过敏反应的手段,同时检测IgE和嗜酸性粒细胞,然而患者常常不同意采用这一诊断手段。

二、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