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气疾病介绍
噫气俗称“打饱嗝”、“饱嗝”,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噫气症状。嗳气,在中医讲,属于“气机上逆”。噫气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亦属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
噫气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噫气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噫气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水果或粘滑难消化等物,致使损伤脾胃,其物滞于中宫,宿食不化故为噫气。《病源论》曰;“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
2、外感风寒,寒气客于胃,可致噫气。如《伤寒论》曰;“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
3、忧愁思虑过度,因伤脾胃;或暴怒伤肝,肝气乘胃皆可致噫气。
4、病后或年迈脾胃虚弱,胃虚气逆,可致噫气。
二、发病机理
噫气之病机,主要是脾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胃为水谷之海,无物不受,若因饮食不调,起居不时,致脾胃阴阳不和,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或胃中生痰生火,或脾胃虚衰,致使胃气上逆而为嗳气。
二、噫气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本病属于一个功能性的疾病,临床上以打嗝为主要表现,西医学叫做呃逆,他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一般经过休息后可自行好转。并无直接并发症,部分呃逆可刺激咽后壁造成呕吐,若误吸进入肺部,则可造成吸入性肺炎,后者病情较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三、噫气有哪些典型症状
呃逆腹胀溃疡消化不良:
1、与短促冲击有声的呃逆不同。饱食之后,偶有噫气,无其他兼症,不属病态,多可自愈。临床根据嗳声和气味的不同,以辨证之虚实。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多为宿食停滞,属实证。
2、嗳声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多为肝气犯胃,属实证。
3、嗳气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呆食少者,多为胃虚气逆,常见于老年或久病体虚之人,属虚证。
4、嗳气频作,无酸腐气味,兼见脘痛者,多为寒邪客胃,属寒证。
5、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嗳气症状。
四、噫气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属于功能性疾病,其病因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故临床预防的重点主要是针对消化道疾病进行防止,如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饮酒,避免吃过多的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降低胃肠功能紊乱,可减少呃逆的发生,对于已存在呃逆可给予口服藿香正气液,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五、噫气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观察食管、贲门、胃及十二指肠有无炎症、扩张、狭窄、溃疡或肿瘤性病变,有无食管裂孔疝或贲门失弛缓存在,对呃逆的病因诊断常有重要的帮助。
2、胸、腹部平片:X线胸片可观察有无支气管、肺及纵隔病变;腹部平片可观察有无肠腔高度胀气(包括结肠肝曲和脾曲)、有无肠梗阻表现、横膈上下有无异常等。
3、胃镜检查:对呃逆病因不明确,行胃镜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与钡餐检查相比较,内镜检查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更高。
4、腹部B超检查:怀疑呃逆是胆石症、胆囊炎或肝脓肿、肝癌等肝胆病变引起者,应首选B超检查。B超对这些病变的诊断可提供重要信息或诊断依据。
5、CT或MRI检查:如考虑呃逆是系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则应及时行颅内CT或MRI检查,以确定病变部位或性质。如胸部或腹部病变在其他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时,也可行CT、或MRI检查,以进一步协助诊断。
六、噫气病人的饮食宜忌
饮食宜吃易消化食物,如稀粥等。蔬菜可吃生僵,莱菔等。水果可吃橘子,山楂等。忌吃生冷粘腻及硬固食品。尽量吃发面类的(带有碱性的食物)不要吃的太饱。每次吃完饭以后建议咀嚼2片健胃消食片。禁酒、太辣的辣椒。其他就是注意一下(大油、大盐、大糖、纯面食、鱼)不是不能吃时注意量!少吃有助于胃、肠道、食管等器官的自行修复。
七、西医治疗噫气的常规方法
噫气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寒性
1、{病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
2、{病机}脾胃属土,位居中州,主受纳水谷并运化精微。若脾胃阳虚,寒气客于胃,则纳化失职,其气厥逆从下而上,出于口而为嗳气。
3、{病状}呕吐泄泻,脘腹疼痛,畏寒不渴,宿食不化,嗳气频频,喜唾涎沫,舌淡苔白,脉象沉迟。
4、{诊断要点}呕吐脘痛,畏寒不渴,宿食嗳气,脉象沉迟。
5、{治则}温胃散寒。
6、{方要}理中汤,姜枣丸。
二、热性
1、{病因}饮食不节,过食辛热。
2、{病机}过饮则脾湿,过食辛热油腻之物则生痰,痰火客于胃府,痰随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横行,致使脾胃之阴阳升降失调,而为嗳气。
3、{病状}面赤而热,胸隔膨闷,口干唇燥,渴不欲饮,咳吐热痰,时嗳热臭,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4、{诊断要点}面赤热热,渴不欲饮,嗳气热臭,脉象滑数。
5、{治则}清气化痰。
6、{方药}清气化痰丸,嗳气方。
三、虚性{病因}饮食不节
1、{病机}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因致痰浊内阻,胃气上逆,所以嗳气不除。
2、{病状}面黄肌瘦,心下痞硬,饮食不化,时时嗳气,大便秘结。舌苔浊腻,脉象弦虚。
3、{诊断要点}面黄肌瘦,饮食不节,时时嗳气,脉象弦虚。
4、{治则}补中降逆。
5、{方药}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钱,代赭石三钱,人参二钱,半夏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一钱,大枣四枚。}
四、实性
1、{病因}饮食不节。
2、{病机}伤于饮食,损及脾胃,宿食不化,食积壅滞,阻塞气机,胃气上逆,逐为嗳气。
3、{病状}胸脘痞满,腹胀而痛,宿食不下,嗳气吞酸,呕吐泄泻,不欲饮食,舌苔黄腻,脉象弦滑。
4、{诊断要点}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呕泻畏食,脉象弦滑。
5、{治则}和胃消食。
6、{方药}保和丸。
五、备用良方
1、姜蜜煎;治久咳噫。生姜汁半合,蜜一匙,煎温呷,三服愈。2,孙氏方;治诸气呃噫;橘皮二两,水一斤,煎五合,顿服,或加枳壳尤良。
3、经验方;治呃噫不止。川椒四两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酢汤下疗效高。
4、本事方;治伤寒呃噫。枳壳半两,木香一钱,为末,每白汤服一钱,未知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