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功能亢进症疾病介绍
脾功能亢进症(hypersplenism)简称脾亢,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脾切除后血象恢复,症状缓解。
脾功能亢进症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脾功能亢进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随着病情的发展,脾功能亢进症常见的并发症有:
1、脾脏显著肿大引起明显的压迫症状;
2、贫血;
3、出血症;
4、反复感。
二、脾功能亢进症应该如何预防
脾功能亢进症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为预防本病的发生,首先应该注意远离可能导致脾功能亢进的原发因素,积极治疗导致脾功能亢进的原发疾病,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进而从根本上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
三、脾功能亢进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症状轻重不一,病情较轻时,甚至无症状,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症,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甚至可掩盖脾功能亢进本身的症状,患者通常出现抵抗力下降、脸色苍白、头昏、心悸、感染、发热,血小板减少时则有出血倾向,查体显示脾脏可为轻度、中度及重度肿大。
四、脾功能亢进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脾功能亢进症患者饮食方面没有特殊要求,一般正常饮食就可以。要注意饮食丰富,营养均衡。保证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的需求。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健方面要注意放松心情,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五、脾功能亢进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脾功能亢进症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病因不明的称为原发性脾亢。继发性脾亢可见于病因较明确的脾肿大患者,如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尤以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慢性感染如疟疾、结核病、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以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和少见的网状内皮细胞病。
六、脾功能亢进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脾功能亢进症患者是一种全身性综合症状的表现,通常本病需要通过下面的检查方法确诊:
1、超声波检查:几乎大部分病例的脾脏均肿大,但脾脏肿大与脾功能亢进的程度并不一定成比例。
2、外周血检查: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以单独或同时减少,一般早期病例,只有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晚期病例发生全血细胞减少、血细胞减少与脾脏肿大不成比例。
3、骨髓穿刺:骨髓呈造血细胞增生象,部分病例还可同时出现成熟障碍,也可能因外周血细胞大量被破坏,成熟细胞释放过多,造成类似成熟障碍象。
4、放射性核素扫描:51Cr标记血小板或红细胞注入体内后体表扫描,发现脾区的51Cr量大于肝脏2~3倍,提示血小板或红细胞在脾内破坏过多。
5、脾切除的变化:一般脾切除后,可以使血细胞数接近或恢复正常,除非骨髓造血功能已受损害。
七、西医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常规方法
切除脾脏及X线放射治疗并不能解除引起脾亢的原发病,所以一般应先治疗原发疾病,若不能收效,则在切脾后再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脾脏切除的指证有以下几点:
1、脾肿大显著,引起明显的压迫症状。
2、贫血严重,尤其是有溶血性贫血时。
3、有相当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症状,若血小板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切除脾脏后可能出现血小板增多症,甚至发生血栓形成,所以血小板正常或轻度减少者不宜切脾。
脾功能亢进症术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如贫血严重者给予输血,血小板减少有出血者应给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粒细胞缺乏者应积极预防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