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良性肿瘤

胆囊良性肿瘤疾病介绍

胆囊良性肿瘤原属少见病。由于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B超技术在胆道外科的普遍应用,胆囊良性肿瘤的检出明显增多,据中国不完全统计,胆囊良性肿瘤占同期胆囊切除病例的4.5%~8.6%。

胆囊良性肿瘤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胆囊良性肿瘤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一般胆囊良性肿瘤伴有胆囊结石者可有胆囊结石的症状,偶见胆囊乳头状腺瘤部分脱落导致梗阻性黄疸。临床上可表现为脂肪泻、皮肤黄色疣、出血倾向、骨质疏松等。也可出现皮肤、巩膜、小便黄染,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或未见皮肤、巩膜、小便黄染等,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

二、胆囊良性肿瘤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胆囊良性肿瘤应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食辛辣,少食厚腻食品,不要饮烈性酒。对于4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妇女,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发现有胆囊炎、胆结石或息肉等,更应追踪检查,发现病情有变化应及早进行治疗。积极治疗癌病变前,迟早社除可能引起癌变的诱因,如积极治疗胆囊炎,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或较大的结石要尽早行胆囊切除术。

三、胆囊良性肿瘤有哪些典型症状

胆囊良性肿瘤病人多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为右上腹疼痛或不适,一般症状不重,可耐受,如果病变位于胆囊颈部,可影响胆囊的排空,常于餐后发生右上腹的疼痛或绞痛,尤其在脂餐后,其他症状包括消化不良,偶有恶心、呕吐等,均缺乏特异性,部分病人可无症状,在健康检查或人群普查时才被发现。

四、胆囊良性肿瘤病人的饮食宜忌

胆囊良性肿瘤患者除了一般治疗外,还应注意调节饮食。

1、可吃些能促进胆汁分泌、松弛胆道括约肌的食品,如山楂、乌梅、玉米须(泡水代茶饮)。

2、保护消化系统功能可用甜菜、杨梅、山药、薏苡仁、萝卜等。

3、多食有益于利胆和抗癌的食品,如荞麦、薏苡仁、猴头菇、豆腐渣、金针菜、海参、无花果、芝麻、沙棘等。

4、多吃谷类、粗粮、豆类及其制品、新鲜瓜果和蔬菜及大蒜、香姑、木耳、洋葱、鱼等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

5、多吃富含维生素A、B族及维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苹果、西红柿等水果蔬菜。

6、控制脂肪量是胆囊疾患病人饮食中最重要。一般来说,全日供给油脂20克左右,但不可集中于一餐,要三餐大致均匀。因为脂肪过多易引起绞痛,禁用油煎、炸的食物,最好用植物油,有助于胆汁排泄,不用猪油等动物油脂。

7、少吃或不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如:松花蛋、蛋黄、鱼籽、动物肝、心、肾、胃等内脏及肥肉等。全日饮食中供给胆固醇量不超过300毫克。

8、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霉变、油煎、烟熏、腌制食物;忌坚硬、粘滞不易消化食物。

五、胆囊良性肿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概括地说,胆囊良性肿瘤病因尚不清楚,胆囊息肉在病理上属乳头状腺瘤,又可分为胆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两种类型。前者系由于胆囊压力过高或胆固醇代谢异常,导致胆固醇颗粒沉淀于黏膜上皮细胞的基底层,组织细胞过度膨胀造成;亦有学者认为是由于黏膜上的巨噬细胞吞食胆固醇结晶后聚积而成;后者则由于炎症刺激造成组织间质的腺性上皮增生,并由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形成。

胆囊腺肌瘤属于胆囊增生性病变之一,是由于胆囊黏膜增生肥厚。罗-阿窦数目增多并扩大成囊状,穿至肌层深部,窦与胆囊腔之间有管道相通,形成假性憩室。

六、胆囊良性肿瘤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胆囊良性肿瘤患者可做超声检查、X线胆囊造影及CT检查,具体如下:

1、超声检查

B超为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简便,经济和病变检出率高和易普及等优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共同特点是向胆囊腔内隆起的回声光团,与胆囊壁相连,不伴有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固醇息肉常为多发,息肉样,有蒂,常小于10mm,蒂长者可在胆囊内摆动,高辉度不均一的回声光团,无声影,不随体位变动而移位;炎性息肉呈结节状或乳头状,多无蒂,直径常小于10mm,最大可达30mm,有蒂或无蒂,呈低辉度回声,无声影;腺肌瘤样增生B超下可见突入肥厚胆囊壁内的小圆形囊泡影像和散在的回声光点。超声检查的误诊率或漏诊率受胆囊内结石的影响,往往是发现了结石,遗漏了病变,也有因病变太小而未被发现者。

超声内镜检查(EUS)可清楚地显示出胆囊壁的3层结构,从内向外显示,回声稍高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低回声的肌纤维层和高回声的浆膜下层和浆膜层,在胆固醇息肉、腺瘤及胆囊癌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作用,对于B超难以确诊的病例,用EUS检查有效。胆固醇息肉为高回声光点组成的聚集像或多粒子状结构,胆囊壁3层结构清楚,胆囊癌为乳头状明显低回声团块,胆囊壁的层次破坏或消失,并可了解肿瘤浸润的深度,此法对胆囊壁息肉样病变的显像效果明显优于普通B超检查,但对于胆囊底部病变的检查效果较差。

2、X线胆囊造影

X线胆囊造影包括口服胆囊造影,静脉胆道造影及内镜逆行性胆道造影等,是一项有用的诊断方法,影像特点主要为大小不等充盈缺损,但是大多数报道认为胆囊造影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偏低,一般约为50%(27.3%~53%),检出率低受胆囊功能不良,病变过小或胆囊内结石等因素的影响。

  3、CT检查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CT检出率低于B超,高于胆囊造影,检出率为40%~80%不等,其影像学特点与B超显像相似,如果在胆囊造影条件下行CT检查,显像更为清楚。

4、选择性胆囊动脉造影

根据影像上羽毛状浓染像,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等特点,可区别肿瘤或非肿瘤病变,但是早期的胆囊癌和胆囊腺瘤均可能没有胆囊动脉的狭窄和闭塞像或均有肿瘤的浓染像,两者间的鉴别较困难。

七、西医治疗胆囊良性肿瘤的常规方法

对于直径小于10mm的胆囊良性肿瘤,又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无论单发或者多发,可暂不手术,定期做B超观察随访。当发现病变有明显增大时,应考虑手术治疗。胆囊良性肿瘤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切除胆囊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一、手术指征

1、病变大于10mm;

2、怀疑为恶性肿瘤,病变侵及肌层;

3、良性与恶性难以确定;

4、经短期观察病变增大较快;

5、病变位于胆囊颈管部影响胆囊排空;

6、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及合并胆囊结石或急慢性胆囊炎等。凡具有上述指征之一者,均应手术治疗。

二、手术方法的选择

单纯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各种胆囊良性肿瘤。如果胆囊良性病变发生癌变且已侵及肌层甚至浆膜层,应按胆囊癌处理。在胆囊切除术中,应解剖检查胆囊标本,对可疑病变常规做冷冻切片病理检查,以发现早期病变。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