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气

痧气疾病介绍

痧气(痧胀)是指夏秋之间,因感受风寒暑湿之气,或因接触疫气、秽浊之邪,阻寒於内,出现腹痛闷乱的一种病症。因痧气胀寒胃肠,壅阻经络,故又名“痧胀”。

 

痧气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痧气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病犯太阳,则头痛发热;犯少阳,则耳旁肿胀,寒热往来;犯阳明,则面目如火,但热而不寒;犯太阴则腹痛;犯厥阴则少腹痛或胸胁痛;犯少阴则腰痛而皆身凉。犯乎肺则咳嗽痰喘微热,甚则鼻衄;犯手心则心痛或心胀头额冷汗如珠,而身或热或凉;犯乎膀既则小便溺血,甚则身热;犯乎大肠则痢下脓血,重则呕吐身热;犯乎肝则沉重不能转侧,哺热、内热,甚则吐血;犯乎三焦则热毒内攻,上则口渴,下则便结。治痧当辨身凉身热:盖县凉者、内热者,宜攻其里,表热者,室透其肌。

二、痧气应该如何预防

1、大小便宜通

痧症危急,大便不通,急宜放痧而攻之;小便不通,宜放痧而分利之。

  2、咽喉治法

痧症危急,若犯咽喉,则疾喘如锯,先放其痧。急用薄荷、鼠粘子、童便、山豆根之类以清之,或兼用冰硼散以收之。然后,余症俱从缓治。

3、治痧当绝其根

痧之为害,治之虽愈,若一有未除,即复肆毒,又遍周身、如在表者已刮。在中者已放;而在内者少有未消,一吃米饭或热汤、热酒,痧毒即复,由内而攻表,遂遍周身。如在内者已治,在中者已放,而在表者末刮,即复由外而攻内。若表里具尽治突,而在中者未放,亦复传遍表里。如此可畏之极,真生死所关,非杂病所得而比也,故治痧当绝其根。

 

三、痧气有哪些典型症状

痧在皮肤气分的,皮疹隐现红点,有如脉疹,称为“红痧”;若痧毒蕴於肌肉血分的,全身胀痛,且有黑斑,称为“乌痧”。若证情深重,则见发寒热,头、胸、腹或胀或痛,或神昏喉痛,或上吐下泻,或腰如束带,或指甲青黑,或手足麻木等。

四、痧气病人的饮食宜忌

痧气除了常规的治疗外,饮食方面还要注意以下方面:

1、喝热的生姜红枣汤。

2、饮食要清淡。

 

五、痧气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其症先吐泻,后心腹绞痛;或先心腹绞痛而后吐泻,胸膈作胀,头目不清,遍身肿胀,四肢不举,舌强不语。《痧症要略》:“痧胀者,气之闭也,火之逆也。痧气主要是由风、湿、火三气相搏而为病。夏秋之际,风、湿、热三气旺盛,人若劳逸过度,则容易感邪,而常发痧;若体质虚弱,暑热或暑湿秽浊之气会乘虚而入。

 

六、痧气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痧气的诊断除了依靠临床表现外,相关的辅助检查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血小板计数(PLT),尿常规,血常规,便常规,体温测量。

七、西医治疗痧气的常规方法

治痧者,必先开其气,降其火,而后胀可消也。若食阻痧气于上者,则吐之;食结痧气于下者,则导之。故治胀必治气,治气必治血。盖血活痧行,血破痧气走,血败痧气败,而降火亦在其中矣,此治痧之要术也。”参见痧、痧气等条。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