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炎

缺血性肠炎疾病介绍

缺血性肠炎是由于结肠缺血而导致的一种结肠病,即某一段结肠组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供血不足,导致该段肠壁损伤或坏死。腹痛、血便、腹泻是缺血性肠炎的三个主症。70%-100%的患者有腹痛症状。腹痛的特点为突发性、弥漫性的中腹部绞痛。70%病例首发症状为血便或腹泻,少数患者首发症状为呕吐、头晕或里急后重。

缺血性肠炎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缺血性肠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患者多伴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心脏病和长期服药等病史。缺血性肠炎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两种。

  1、肠梗阻:在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病变广泛者因结肠严重的急性缺血,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慢性缺血性结肠炎者,在慢性炎症过程中因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使肠腔狭窄而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

2、休克:在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因坏死组织和细菌毒素的大量吸收,微循环血管广泛开放,有效血容量不足,病人可发生低容量性和(或)中毒性休克。

二、缺血性肠炎应该如何预防

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所以老年更应注意规律的生活起居,避免烟酒,多吃蔬菜、水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尽量避免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品。此外,还应适度参加一些室内外运动。

 

三、缺血性肠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出性腹痛、腹泻和便血三联征。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

缺血性结肠炎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一过性肠炎型:患者突然发病,中、下腹或左下腹痛,继而腹泻、便血。腹部压痛和肌紧张,数日内症状消失,不复发。

2、狭窄型: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便秘、腹泻、便血等,常可自行缓解。肠管狭窄严重时可发生梗阻。

3、坏疽型:此型少见,患者多为老年,突然发病,腹痛迅速扩展至全腹,有腹膜炎体征,早期即出现休克,预后差。

四、缺血性肠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缺血性肠炎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应以易消化、质软少渣、无刺激性食物为宜。少渣食物可以减少肠蠕动,使腹泻得以缓解。可进食鸡蛋、细挂面、米粥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应尽量少吃。

2、多吃具有止泻作用的食物。马齿苋、薏苡仁、扁豆、山药、山楂、乌梅、苹果、荔枝、莲子、糯米、粳米、茨实、火腿、乌鸡等食物可减少腹泻。

3、适当控制脂肪。在膳食中忌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要少用油,采用蒸、烩、焖等方法。忌食猪油、羊油、奶油、牛油、核桃仁等多脂肪食物,以免加重腹泻。

4、忌吃产气食物。大豆、豆制品、炒蚕豆、白薯等胀气食物,会导致肠内气体充盈而发生急性肠扩张或溃疡穿孔等并发症。

5、忌生冷瓜果。本病患者多为脾胃素虚、肾阳衰弱,食用生冷瓜果,会进一步损伤脾肾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停。此外,这些食品本身性质滑利,会加重腹泻腹痛。

6、忌食牛奶及海鲜。腹泻患者食用牛奶、炼乳、虾、海鱼等后易发生结肠过敏,导致腹泻加重。

五、缺血性肠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本病患者左上腹痛出现的时间多在饭后1小时左右,可以自行缓解。其原因可能是,餐后人体大量血液集中于上消化道,造成原已供血不足的结肠血液更为减少或绝对供血不足,导致结肠黏膜急性缺血性坏死。

临床上遇有下述情况时易诱发本病:

1、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冠心病引起心功能不全的老年。

2、滥用利尿剂使内脏血流量降低。

3、长期便秘或肠管持续痉挛致肠内压增高。

4、服用某些血管活性药导致肠系膜小动脉收缩。

5、一些血管性疾病,如血栓性脉管炎、结缔组织病等。

六、缺血性肠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缺血性肠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X线钡灌肠检查:在急性期最有意义的征象是指压征及粘膜粗糙、不规则,肠管局限性痉挛,结肠袋消失。

2、选择性血管造影:血管造影能判断动脉狭窄部位、范围及程度。

3、纤维结肠镜:出血坏死型患者不宜施行结肠镜检查。

七、西医治疗缺血性肠炎的常规方法

本病在治疗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病应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如心功能正常时,则尽可能撤去造成肠系膜血管收缩的药物,如洋地黄和血管加压素。

2、对于无明确药物使用禁忌的中老年患者,可给予复方丹参片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此外,对于已发生严重的肠功能紊乱的患者,应予以积极对症治疗。如结肠胀气者给予肠管排气减压和经鼻饲管抽气减压;恶心、呕吐者给予止吐药物和胃肠动力药物;腹泻者给予肠道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次碳酸铋剂。糖皮质激素对缺血性病变恢复无帮助,且有促发肠穿孔的可能,故不提倡使用。

3、多数患者经内科治疗后可以很快好转,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病情恶化而发生肠坏死,此时应进行急诊手术,及早切除坏死肠断。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