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疾病介绍
一、阻塞性气道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
二、肺实质性疾病
又可分为肺泡、肺间质疾病:
1、肺泡疾患如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常并发肺动脉高压,此类肺动脉高压往往随病情控制而下降,无需特殊治疗。
2、肺间质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结节病、尘肺等,由于弥散功能障碍产生低氧血症,同时炎症因素累及肺小动脉,使肺血管阻力增加形成肺动脉高压。
三、肺血管病变
1、肺血栓栓塞症是肺血管病变产生肺动脉高压最常见的原因,而相对罕见的疾病有毛细血管瘤、肺静脉闭塞病等。此外尚有全身疾病的肺血管损害如胶原血管病等。
2、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COPD等的临床表现为主,晚期以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为主。治疗上以治疗基础疾病为主,多数情况下肺动脉高压可随基础疾病的改善而得到控制。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原因
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左向右分流的疾病,即体循环向肺循环分流的疾病,比如说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等。
2、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原因
还有一种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是淤血型肺动脉高压。由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导致的,首先,二尖瓣狭窄或者关闭不全会导致的肺静脉压力升高,然后经过肺血管床的逆向传导,导致肺动脉压力慢慢的增高,最后导致了持续性分动脉高压。
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随着肺动脉高压的发展,这些症状变得更加明显。气短和疲乏更加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使简单的动作,比如穿衣和短程走路变得越来越困难,还可引起心脏扩大等疾患。
三、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有哪些典型症状
肺动脉高压的早期症状不太明显,比如:
1、体力活动或一般日常工作时的气短。
2、总是觉得疲倦。
3、头晕,特别是在爬楼梯或站立起来时,甚至发生晕厥。
4、人们往往不注意这些早期的症状,他们可能会以为自己只是太疲劳了或是身体小有不适。
5、随着肺动脉高压的发展,这些症状变得更加明显。气短和疲乏更加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使简单的动作,比如穿衣和短程走路变得越来越困难。可能还会有胸痛,尤其是当你进行体力运动时。长期而言,还会出现水肿(特别是足部),胸腔和腹腔也会有积水。
四、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应该如何预防
容易得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是有原发病的病人,比如有先心病、瓣膜病、反复的肺部感染,下肢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所以,凡是有先心病的病人(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瓣膜病(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反复的肺部感染的病人要提高警惕,定期去医院做体检,如有可能尽快治疗,以免肺动脉高压病情发展,并且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营养的膳食,不要过胖和吸烟,避免劳累等方式来预防。如果是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人,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来进行溶栓治疗,必要的时候放入下肢过滤器,避免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继而引发肺动脉高压。
五、继发性肺动脉高压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血液检查:包括肝功能试验和HIV抗体检测及血清学检查,以除外肝硬化、HIV感染和隐匿的结缔组织病。
2、心电图:心电图不能直接反映肺动脉压升高,只能起提示右心增大或肥厚的作用。
3、胸部X线检查:可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其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中央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纤细,形成“残根”征。
4、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检查
5、肺功能测定:可有轻度限制性通气障碍与弥散功能减低,部分重症患者可出现残气量增加及最大通气量降低。
6、血气分析: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存在呼吸性碱中毒。早期血氧分压可以正常,多数患者有轻、中度低氧血症,系由通气/血流比例失衡所致,中度低氧血症可能与心排出量下降、合并肺动脉血栓或卵圆孔开放有关。
7、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是排除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PPH患者可呈弥漫性稀疏或基本正常。
8、右心导管术右心导管术:是能够准确测定肺血管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唯一方法。PPH的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静息PAPm>20mmHg,或运动PAPm>30mmHg,PAWP正常(静息时为12~15mmHg)。
9、肺活检对拟诊:为PPH的患者,肺活检有相当大的益处。对心功能差的患者应避免肺活检术。活检时应注意取材深入肺内1cm,肺组织应大于2.5cm*1.5cm*1cm。
六、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病人的饮食宜忌
限制食盐的摄入(
七、西医治疗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常规方法
1、治疗目的是主要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活动耐量、预防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PAH患者的治疗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药物治疗,而应该是一套完整的治疗策略,包括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支持治疗、血管反应性的评价、药物有效性的评价和不同药物联合治疗的评价。根据PAH的不同临床类型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PAH的功能分类,选择降低PAH药物。
3、不同类型PAH治疗原则不尽相同,正确认识引起PAH的相关疾病,并针对相关疾病进行积极治疗,是治疗疾病相关性PAH的首要措施。例如:结缔组织病相关PAH应首先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药物或毒物所致PAH应首先停止使用药物或接触毒物。对于直接影响肺血管功能或结构的PAH,治疗上以纠正或逆转肺血管改变为主;目前国内可供选择的药物包括:前列环素类药物:如万他维;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波生坦、安立生坦等;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对于严重的PAH,可以考虑介入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