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疾病介绍

心脏恶性转移瘤,于1700年Boneti首先进行过描述,1867年Prudhomme首次报道1例恶性黑色素瘤转移心脏,由于诊断技术的进步和尸检工作加强,报道病例数逐渐增多。

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可有心律失常、心包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有急性心包炎或有心包填塞表现阵发性心动过速或有较重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心衰。瘤栓入冠状血管可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肿瘤侵袭心脏瓣膜可引起其变形。肿瘤形成心内阻塞。引起心律失常和束支传导阻滞改变。由于心包液体或心包内弥漫性病变而出现心包压迫症状。

二、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应该如何预防

恶性黑色素瘤属于高度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虽然不高,但由于医生和病人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治疗效果也极不满意。手术切除时必须广泛,距原发灶3~5cm以上,即或如此仍有复发和转移。一般不应该作切取活检,如取活检应与根治性手术的时间尽量缩短,以避免或减少复发和转移。

三、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有哪些典型症状

1、肿瘤侵入心肌引起充血性心衰。

2、瘤栓入冠状血管可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3、肿瘤侵袭心脏瓣膜可引起其变形。

4、肿瘤形成心内阻塞。

5、引起心律失常和束支传导阻滞改变。

6、由于心包液体或心包内弥漫性病变而出现心包压迫症状。

四、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饮食宜忌

尽可能食用天然绿色食品,饮食要富含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易消化,多食海产品及菌类食品,添加适当的脂肪及增加热量的食品,根据病情多变换品种,可适当少量多餐,以不影响疾病而又能满足病人口味为佳。不要喝酒,不要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五、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由于恶性黑色素瘤造成的心脏转移。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最易发生心脏转移的是黑色素瘤。

  二、发病机制

1、恶性肿瘤转移至心脏可经过四个途径

(1)瘤栓经血行进入小的冠状血管侵入心肌,见于黑色素瘤、淋巴瘤等。

(2)肿瘤通过纵隔和气管、支气管淋巴道逆流入心脏,在镜下可见到心脏表面淋巴道内有恶性细胞,称谓癌性淋巴管炎。

(3)肿瘤也可以从胸腔内肿瘤直接侵入心脏。

(4)小部分是在肿瘤细胞上形成纤维蛋白游离入静脉内,维持着肿瘤生长,瘤栓进入心腔内。

2、转移瘤可累及部分或全部心脏

转移心脏可分为两部分:

(1)心脏转移:即指心内(膜)转移、心肌转移和心外(膜)转移。

(2)心包转移:即指心包壁层转移。

心脏转移多于心包转移,其比例为2∶1。

六、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连续拍胸片

可发现心影逐渐增大。

  2、CT和MRI检查

均可见到心包内或心脏的变化。

3、心电图

主要表现有心动过速,低电压,异位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

七、西医治疗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常规方法

1、治疗

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是肿瘤发展的晚期表现。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和周身支持疗法,如对贫血、水肿、低蛋白血症等。对有胸腔或心包积液应尽早穿刺抽出或置导管引流,以减轻对心肺的压迫。对全身状态较好者亦可用化疗和免疫疗法,但恶性黑色素瘤对前者多不敏感,后者对增强病人机体免疫力具有一定作用。放疗可作为试验性疗法,同时还可证实有否心脏转移。应用洋地黄治疗有时可控制心律不齐。

  2、预后

预后不佳,少有存活时间较长者。恶性黑色素瘤转移不只是心脏,大多数是多脏器转移。死亡常是由于转移瘤的并发症,而不是单纯由于转移的心脏肿瘤,如出现恶病质、出血、感染等。恶性黑色素瘤心脏转移率最高,病势凶险,难以控制,生存时间短,必须引起重视。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