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疾病介绍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或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急性心力衰竭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急性心力衰竭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心力衰竭时常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1、呼吸道感染
由于心力衰竭时肺部瘀血,易继发支气管炎和肺炎,必要时可给予抗菌素。
2、血栓形成和栓塞
长期卧床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后可引起肺栓塞,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与栓子大小有密切关系,小的肺栓塞可无症状,大的肺栓塞可表现为突发呼吸急促、胸痛、心悸、咯血和血压下降,同时肺动脉压升高,右心衰竭加重,相应肺部呈现浊音,呼吸音降低伴有湿罗音,部分病人有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体征,巩膜可有黄染,或有短阵心房颤动发作,起病后12-36小时或数天后在下肺野出现三角形或园形密度增深阴影,巨大的肺动脉栓塞可在数分钟内导致心原性休克和猝死,心力衰竭伴有心房颤动者,易发生心房内血栓,栓子脱落而引起脑、肾、四肢或肠系膜动脉栓塞。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及时翻身按摩肢体作被动活动,预防血栓形成,对有栓子脱落引起肢体动脉栓塞者,轻症者可用尿激酶或链激酶进行溶血栓治疗,肢体缺血严重者应作外科治疗。
3、心原性肝硬化
由于长期右心衰竭,肝脏长期淤血缺氧,小叶中央区肝细胞萎缩和结缔组织增生,晚期出现门脉高压,表现为大量腹水、脾脏增大和肝硬化。处理:经强心利尿等治疗,腹水仍不减退,大量腹水影响心肺功能者,可行穿刺适量放液。
4、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常发生于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尤其多见于多次或长期应用利尿剂后,其中低血钾和失盐性低钠综合征最为多见。
二、急性心力衰竭应该如何预防
为预防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通常可以从下面的三个方面入手:
1、积极防治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2、避免各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防治呼吸道感染、避免过劳、控制心律失常、限制钠盐、避免应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对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已有心功能不全者应节制生育。
3、积极防治影响心功能的合并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及肾功能不全等。
三、急性心力衰竭有哪些典型症状
本病患者常突然感到极度呼吸困难、迫坐呼吸、恐惧表情、烦燥不安、频频咳嗽、咯大量白色或血性泡沫状痰液;严重时可有大量泡沫样液体由鼻涌出、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四肢湿冷、两肺满布湿罗音;心脏听诊可有舒张期奔马律、脉搏增快,可呈交替脉,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心原性休克。
四、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饮食宜忌
急性心力衰竭是较为严重的心脏疾病之一,那么本病患者该如何饮食呢?下面是关于缓解本病的饮食建议。
1、少食
本病患者需限制进食的数量和种类。
2、少脂
患者应尽量少食用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类、肥肉类食品,动物内脏等。过多的脂肪可以造成肥胖、高血脂,长期高血脂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3、少盐
吃盐过多,会导致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对预防心脏病不利,因此每日食盐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
五、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是关于本病原因的具体介绍:
一、急性心肌坏死或损伤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急性重症心肌炎;
3、围生期心肌病;
4、药物所致的心肌损伤与坏死等。
二、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
1、急性瓣膜反流或原有瓣膜反流加重;
2、高血压危象;
3、重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
4、主动脉夹层;
5、心包压塞;
6、急性舒张性左心衰竭,常见于老年伴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
六、急性心力衰竭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对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下面的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常可提示原发疾病。
2、X线检查
X线可显示肺淤血和肺水肿。
3、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瓣膜状况、是否存在心包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室壁运动失调、左室射血分数(LVEF)。
4、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可监测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如电解质、肾功能、血糖、白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
七、西医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方法
本病的治疗切勿盲目,一旦确诊,应按规范治疗。
1、初始治疗经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吗啡、攀利尿剂、强心剂等经静脉给予。
2、病情仍不缓者应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状况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和血管收缩药等。
3、病情严重、血压持续降低(
4、动态测定BNP/NT-proBNP有助于指导急性心衰的治疗,治疗后其水平仍高居不下者,提示预后差,应加强治疗;治疗后其水平降低且降幅>30%,提示治疗有效,预后好。
5、控制和消除各种诱因,及时矫正基础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