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喉痈

锁喉痈疾病介绍

锁喉痈是指发生在结喉正中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来势暴急,肿势散漫,范围较大,其症状发生变化很快,可并发喉风、重舌等险证。相当于西医的口底部蜂窝组织炎。

 

锁喉痈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西医治疗锁喉痈的常规方法

一、内治法

1、热毒聚结结喉处红肿绕喉,坚硬灼热疼痛,肿势蔓延;壮热,口渴,头痛颈强,吞咽困难;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洪数。

辨证分析:外感风温挟痰热之邪,内因肺胃积热,痰热毒邪壅积于结喉,故红肿坚硬,灼热疼痛;风温热毒与正气相搏,内热炽盛,故壮热口渴,大便于结,小便黄赤;结喉为吞咽及呼吸之要冲,因邪毒蕴结,故出现吞咽困难,呼吸不利;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洪数为热毒聚结之象。

治法:散风清热,化痰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壮热口渴,加鲜生地、生石膏清热生津;便秘,加生大黄、枳实、玄明粉通腑泻热;气喘痰壅,加鲜竹沥、天竺黄、莱菔子化痰降气;痉厥,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清热解毒止痉;脓成,加炙山甲、皂角刺。

2、热伤胃阴溃后脓出稀薄,疮口有空壳,或内溃脓从咽喉部流出,疮口暗红,疮口难敛;伴低热不退,口干少津,纳谷不香;舌光红,脉细数。

辨证分析:溃后脓血大泄,加上高热耗津以致胃败,故口干少津,纳谷不香;胃纳不佳,气血生化乏源,故疮口难以收敛;阴液亏耗,余毒未尽,故低热不退,疮口暗红;舌尖红、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象。

治法:益胃养阴,清解余毒。

方药:益胃汤加减。

二、外治法

初起用玉器散或双柏散以金银花露或菊花露调敷患处。并经常保持敷药湿润。脓成则切开排脓,刀法应循经直开。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换药。

二、锁喉痈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经治疗后,本病转归以根脚渐收,肿势高起,渐趋局限,易溃脓的为顺症;如根脚不收,漫肿平塌,色转暗红,难以溃脓的,则为逆证。溃后脓出黄稠,热退肿消者轻;脓出稀薄,疮口有空壳,或内溃脓从咽喉部穿出,全身虚弱者重,收口亦慢。

三、锁喉痈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属于感染性疾病,常见于扁桃体的化脓性感染而诱发本病,故对于本病的预防应针对病因进行。当患者有扁桃腺的感染,应积极治疗,避免因感染弥漫造成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其他地方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也可诱发本病,如皮肤的疖以及痈,一旦发现都需积极治疗。

 

四、锁喉痈有哪些典型症状

初起红肿绕喉,肿势散漫不聚,坚硬灼热疼痛,经2―3天后,肿势可延及颈部两侧,甚至上至腮颊,下至胸前。因肿连咽喉、舌下,可并发喉风、重舌,以致汤水难下,严重者可引起窒息。伴壮热口渴,头痛颈强,纳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甚至气喘痰壅,发生痉厥。如肿势渐趋局限,根盘渐收,按之中软者,为成脓之象,如按之中软应指者,为脓已成熟。

五、锁喉痈病人的饮食宜忌

1、锁喉痈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2、锁喉痈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及忌吃生冷食物。

六、锁喉痈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本病多因外感风温毒邪,客于肺胃,循经上攻或因痧痘之后,体虚余毒未清,挟痰热凝结而成;或因体弱,口唇齿龈生疳,咽喉糜烂感染邪毒而继发。

 

七、锁喉痈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临床体格检查:口腔咽部可见红肿绕喉,肿势散漫不聚,坚硬灼热疼痛,经2―3天后,肿势可延及颈部两侧,甚至上至腮颊,下至胸前。因肿连咽喉、舌下,可并发喉风、重舌,以致汤水难下,严重者可引起窒息。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常白细胞明显增高,且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ESR阳性、C-反应蛋白阳性。分泌物检查可找到病原体。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