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

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疾病介绍

过去认为本病系一种经血行播散的皮肤结核,是寻常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但无确切的结核证据,组织学虽有结核样改变,但结核菌素试验经常阴性。

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西医治疗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的常规方法

一、治疗

1、西医疗法

可参考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对于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现倾向应用激素和氨苯砜治疗。中药可用消疮饮、解毒凉血汤。

2、中医疗法

(1)湿毒郁阻型治法除湿解毒,活血软坚。方药:白术10g、茯苓10g、枳壳10g、厚朴10g、薏仁米15g、丹参15g、丹皮15g、双花15g、连翘15g、鬼箭羽15g、夏枯草15g、野菊花15g、生牡蛎15g。

(2)内热感毒型治法清肺胃热、活血解毒、软坚散结。方药:黄芩10g、黄连10g、生栀子10g、桑白皮15g、地丁15g、连翘15g、赤芍15g、夏枯草15g、鬼箭羽15g、野菊花15g、土贝母10g。

(3)单方成药连翘败毒丸、活血消炎丸、散结灵。

(4)外用药物黑布药膏、化毒散膏各半混匀外用。

二、预后

病程有自限性,有自然痊愈的倾向。

二、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常并发化脓菌感染,如脓疱疮、疖及丹毒等。

2、可并发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淋巴回流障碍,而并发肢体象皮肿。

3、可并发其它脏器的结核,如肺结核,骨结核等。

4、本病常迁延数十年不愈,有的在萎缩性瘢痕上容易引起鳞状细胞癌,鳞状上皮癌等皮肤癌。

三、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应该如何预防

加强卫生宣传,普及有关结核病防治知识,使群众做好自我检查和互相监督,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消灭传染源,杜绝传染途径。

开展卡介苗预防接种,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效的接种可防止该病的发生。对曾经感染过结核病患者,若有相应皮肤症状,应早期诊断。

四、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有哪些典型症状

原发疹为粟粒大小圆形丘疹,顶端扁平,境界明显,新疹颜色鲜红或淡红,旧疹褐红或黄红,表面覆盖灰白色鳞屑,多数簇集,但不融合,性质柔软,表面有光泽,中央可化脓,缺乏自觉症状,玻片压视呈褐红色,探针刺入法检查,有时呈阳性,对称性发生于颜面,特别以眼眶四周,眉间,鼻唇沟,上下唇,颊部较为多见,发病急剧,经过徐缓,好发于青年及中年;经过中可以自愈,愈后可遗留小瘢痕,对结核菌素低倍稀释液(1∶1000)试验呈阳性或弱阳性。

五、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病人的饮食宜忌

  一、食疗方:

1.海带荷叶扁豆粥

原料:水发海带50克,鲜荷叶3张,扁豆50克。

制法:将扁豆洗净加水煮八成熟,放入切碎的海带和切碎的鲜荷叶,共同煮烂成粥。

功效:海带性咸寒,可清热利水;荷叶有清热解暑键脾作用;扁豆味甘性平有键脾和中、消暑化湿功效。本食疗方适用于热毒炽盛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有低热尿少,便干胃口不佳的病人。

2.柴胡根丝瓜薏仁汤

原料:柴胡30克,嫩丝瓜1条,薏米50克;

制法:将柴胡入锅,加水煎煮去渣留汁,嫩丝瓜去皮切段,将薏米用柴胡汁煮烂加丝瓜煮将柴胡入锅加水煎煮去渣留汁,嫩丝瓜去皮切段,将薏米用柴胡汁煮烂,在加丝瓜煮5分钟即成。功效:柴胡有清热凉血疏肝作用,丝瓜性甘凉、凉血解毒,用于系统性红斑早期有发热或感冒时。

二、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红斑狼疮的食补类型很多,食物依其食性有平补、清补、温补三大类。狼疮病人阴虚的多,内热、血热而有热象的多,故食物应以清补、平补为主,参合温补。

六、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发病原因

病因尚未确定。过去认为本病系一种经血行播散的皮肤结核,是寻常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但无确切的结核证据,组织学虽有结核样改变,但结核菌素试验经常阴性。病程有自限性,有自然痊愈的倾向。而且常不并发有其他部位结核病灶。皮损中亦找不到结核杆菌,抗结核治疗无效,故近来认为本病与结核无关。某些细胞免疫检查显示异常。

2、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确切。过去认为是寻常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但无确切的结核证据,组织学虽有结核样改变,但结核菌素试验经常阴性。

七、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的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下层显示结核性浸润,中有上皮样细胞,郎汉斯巨细胞及淋巴细胞,偶见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